本來長孫無忌還想說些風涼話的,可李運立下軍令狀,便是不再多說什麼,既然他自己找死,也就怪不得別人啦。
李世民神色肅穆地看著他,喝道:“好!朕就信你一次。”
“謝父皇。”
而後,李世民又問道:“看你信心篤定,可是又何退敵良策?”
但見李運笑而說道:“是否為良策,而今尚不可知?不過,倒不失為一條好的策略。”
“哦?那你倒是說來聽聽?”
李運搖頭說道:“此法現在說了,可就不靈了,父皇只需作壁上觀,靜看兒臣的表演就好啦。”
隔牆有耳,李運可不敢朝堂沒有頡利可汗的人,若是如此可就真的不靈了。
見李運故意如此,更是讓李世民好奇,不知他葫蘆裡面賣的什麼藥,正當李世民生疑的時候,李運突然問道:“敢問父皇,不知長安城內兵力還剩多少?”
“除卻皇城禁軍,於城內駐紮的軍隊不足萬人。”
區區不到一萬人,如何抵擋得住突厥的二十萬大軍,即便是當年的霍去病也未必能夠做到。
在旁人聽來這是個不辛的訊息,可在李運聽到,則是大喜:“足有萬人,真是天助大唐,兒臣更是有信心讓突厥退兵。”
聽到這話,不少朝臣們都是暗自撇嘴不屑,真把自個當成了戰神,憑藉一萬人就想要對抗突厥的二十萬大軍?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而李運也不顧旁人的冷眼和不屑,則是自古說:“父皇,兒臣請願調動這一萬人為兒臣所調配,請父皇應允?”
李世民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道:“好!朕便授予你調動軍隊之權,長安的安危就交給你啦。”
“兒臣定當不負眾望。”
……
朝堂散去之後,眾臣皆是散去,李運沒有立刻著手調兵遣將,而是提前在承天門外等候一個人。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在朝堂上維護自己的房玄齡。
散朝後,房玄齡被李世民留下說了些什麼,故出來晚了些,行至承天門,見李運獨身一人靜候多時,他似是已經猜到了李運的用意。
此時,房府的下人走上前來,被房玄齡拆散,道:“爾等先回府去,我有要事與人相談。”
下人離開後,房玄齡來到李運面前,說道:“倘若殿下想要說感謝的話,就免了吧,我救你可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維護大唐。”
李運看破不點破,道:“大人有大仁,晚輩領教啦。”
房玄齡為人清明正直,今此見之,果然不假。
“大人,你我皆為聰明人,向來我的來意您也定是清楚了,那我可就開門見山的直接說了。”李運說道。
“在這兒?”
房玄齡環顧四周,又言道:“隔牆尚且有耳目,何況在這大街上,不如找家酒館坐下,你我詳談如何?”
“我可沒錢喝酒。”李運也不客氣地說,他雖是王爺,但囊中羞澀,平日家裡面的衣食皆為皇宮所賜,至於俸祿什麼的,根本就拿不出來。
房玄齡不禁搖頭:“好好好,這頓酒我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