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進入立冬後,隨著氣溫下降,老百姓家裡也都點上鍋爐暖氣,熱乎乎的暖氣片工作起來,驅散了家裡的寒意。
現在大傢伙都掙到錢了,再不像以前那樣捨不得消費。
再說整個冬季取暖也就2000塊錢的大碳,對他們現在而言,實在算不上什麼。
老百姓們在家裡,在路上閒聊著,說著剛剛建成的兩個新養殖場,每個養殖場投入70多萬,遠比之前的老養殖場投入要多。
可沒有人覺得這個錢花多了。
鋼結構和彩鋼板形成的牛舍比之前鐵柵欄圍起來得牛舍顯得更上檔次,也能夠更好的遮風擋雨,以及在冬季取暖。
曹建龍他們也給三個村的村民分享了這種牛舍的好處,能夠透過更好的環境,極大降低牛的生病率。
可不要小瞧牲畜生病這個事兒。
本身就是圈養,養殖密度比較高,如果一頭牛因為照顧不周感染疾病,從而開始往周圍傳播,最後很有可能造成一場大災。
哪怕養殖場內配備了專業的獸醫,每頭牛都有打疫苗也得防範意外情況的發生。
冬天冷,夏天熱,這是牲畜最容易生病的時候,這次對新的養殖場進行最佳化,包括將來對老養殖場進行最佳化整頓,這都在曹建龍他們的計劃內。
但是就像曹書傑說的那樣,總體6000多頭牛現在已經拉進養殖場,實在沒必要在這個時候繼續折騰。
為了照顧好這些牛,曹建龍,朱宏偉和莊雪鍵他們三個村的村支書,以及另外兩位村主任坐在一塊兒開會,大家一塊兒商量討論照顧牛的事。
從總體的大方向上來說,還是延續以前輪班照顧的方式,三個村所有參谷種成養殖合作社的村民都參與進來。
即三個村978戶人家全部參與,誰也跑不掉。
什麼活都不幹,光想著參股後就等明年分紅的躺贏好事兒不存在的。
但是因為現在的牛體量和他們之前養牛的體量截然不同。
這並不是單純的數字上增長了4倍那麼簡單,想真正照顧好這些牛,現在需要的人數同樣不是以前的人數乘四那麼簡單。
針對這個方面,曹建龍他們5個人開會,討論了一個周密的計劃。
包括牧草種植,飼料攪拌,原材料採購等等。
在這個方面,朱宏偉提到一條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
他認為眾誠養殖合作社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另外4個村養殖的2000多頭牛,合起來是將近9000頭牛。
這麼多牛,每天所消耗的飼料,以及牧草都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是以萬斤為單位。
也即是光這些飼料,每天都要消耗掉幾萬塊錢。
既然如此,他們何不組建自己的飼料廠。
不需要做什麼品牌飼料,就算把玉米,豆餅,豆粕,麩皮兒等等細糧飼料攪拌。
另外把牧草絞碎,捲成草餅,更利於牛食用。
他們可以透過這種方式降低飼養成本。
曹建龍甚至在會議上吐槽一句,讓曹書傑找鎮上的領導討論在青石鎮範圍內大面積種植牧草,他們收購牧草。
在這方面青石鎮有著天然的地利優勢。
一個村的土地不夠用,但是青石鎮下轄幾十個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