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榮和羅寧友肯定不是第1次來。
羅寧友拿過茶壺,給劉福榮和曹書傑倒上茶,指著外邊說道:“曹老闆,你看這地方怎麼樣?”
“是真不錯,還是劉書記會選地方,要不然我都不知道。”曹書傑說道。
劉福榮搖頭:“這邊也剛開業沒多長時間,以前種果園的那個人幹不下去了,被市裡過來的一個老闆把這地方給承包了,人家心思多,稍微一改造,就成了現在的飯店,過來吃飯的人還不少。”
“我聽說市裡不少人都專門跑過來吃飯。”
曹書傑聽劉福榮介紹這邊的情況,他在扭頭仔細看看這邊兒,剛才還沒有人,這會兒已經有人在果園裡走動,旁邊也有人說話,但聽不清楚說的什麼。
“東西其實還是那些東西,只是讓人家這麼一搗鼓,顯得很有格調。”劉福榮這麼說的。
曹書傑跟著點頭,其實就是那麼回事兒。
他說:“主要還是包裝,現在日子比過去好了,人們也都注重體驗。”
“還是曹主任會總結,一語中的。”劉福榮說道。
今天就是出來吃個飯,聊著天兒,不知不覺中,一陣熱氣還是從溼毛巾裡冒出來,鍋裡的肉香味兒也跟著熱氣一塊兒鑽出來。
曹書傑指著圍在大鍋周邊的用來做密封作用的溼毛巾說:“我家以前也是這樣用大鍋蒸饅頭,做飯,燉肉,這幾年不用了,我一直覺得還是大鍋做飯香。”
“那可不,咱們三個人誰家不是這樣,日子是好過了,可總覺得有些東西不如以前好。”羅寧友也跟著感慨。
他們倆都40多的人了,經歷比曹書傑更豐富,到了這個年紀也更容易懷舊。
大約有20多分鐘,剛才那個小夥又過來了,揭開鍋蓋,積攢的水蒸氣成了雲團,往外飄散開,肉香味撲鼻而來。
小夥子用一把剷刀把鍋邊上糊的鍋貼全部給搞下來,再把鍋裡撒上蔥花,香菜葉,給曹書傑他們三個人說肉熟了,可以吃了。
“曹主任,快點嚐嚐。”劉福榮已經拿著漏勺撈起兩塊肉,先放在曹書傑小碗裡。
“劉書記,我自己來就行。”曹書傑下意識的伸胳膊擋了擋。
可肉已經放進碗裡了。
劉福榮說:“曹主任,你可是咱們青石鎮的功臣,給你舀兩塊肉怎麼了,說心裡話,咱青石鎮的老百姓以後真得指望曹主任呢。”
“言重了!”曹書傑可不領這個擔子,但他明白劉福榮說的什麼意思。
羅寧友在旁邊補充一句:“曹主任,我們已經準備在全鎮推廣老百姓種果園,會議也已經開了,到時候全鎮老百姓可真得指望雪萌食品廠。”
本來去年就有這個想法,但是還不成熟。
如果說全鎮都種果樹,那麼種出來的水果賣給誰?
在曹書傑的雪萌食品廠開起來以後,產品的銷量還不錯的情況下,這種原計劃中的想法就落地了。
劉福榮和羅寧友二人再三商議,也召開了青石鎮三套領導班子會議,最終決定全面推廣。
說白了,雪萌食品廠現在是他們的強有力保障。
尤其是雪萌食品廠2期專案建設,更是給他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要不然他們傻,才會把土地以那麼便宜的價格出讓給曹書傑使用。
曹書傑聽羅寧友講述著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他最後端起酒杯感慨:“劉書記,羅鎮長,咱青石鎮的老百姓有福,但不是因為我,也不是因為雪萌食品廠,是有你們這樣負責任的好領導。”
商業互吹嗎?這個誰不會。
曹書傑還是其中的行家。
不過這番話也是真心實意的,曹書傑確實有感而發。
劉福榮和羅寧友他們兩個人做這些事兒,肯定有私心在裡邊兒,但這種情況很正常,老話還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不管怎麼講,至少劉福榮和羅寧友是真為老百姓辦事兒,種果樹的收入肯定比種糧食的收入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