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逼迫武后赴東都服喪,蟄伏的倒武派死灰復燃,再次站出來挑釁武后的權威。
一些騎牆派見形勢一邊倒,也紛紛站出來聲援。
而武后派這邊,也有一些害怕影響仕途的官吏,猶豫再三,最終臨陣倒戈。
武后神色如常,看不出有一絲慌亂,反而端坐如初,等著一個個反她的人跳出來。
等到殿內站滿一地,再無人出列後,武后向旁邊負責記錄朝會的女官招了招手。
後者放下毛筆,小步上前:“娘娘!婢臣在!”
武后撐著扶手,指著臺下的眾人,嗤笑地說道:
“瞧瞧他們的嘴臉,全都給我記下來!”
“是!娘娘!”
女官領命退去,武后繼續穩坐釣魚臺,眉宇之間,隱隱透著一絲殺氣。
臺下的李賢臉色漲紅,不斷地喘著粗氣,雙拳時而緊握,時而鬆弛,整個人陷入到了痛苦的糾結之中。
半年之前,他還只是一個無憂無慮的皇子。
但自從太子臥病不起,一些廢太子的蜚語便傳入了他的耳朵,加上在一些大臣的暗示下,他那顆安於現狀的心,慢慢開始躁動了!
同為一母所出,又是皇室的嫡次子,在他看來,未來儲君的位置,未嘗沒有一爭之力。
為此,一向喜歡騎馬狩獵的他,開始收斂心性,關心政務,頻繁參與早朝,頻繁與一些大臣私下來往。
在府中謀士的建議下,他往來含涼殿的次數逐漸增多,謀士告訴他,想要更進一步,想要從王府搬到東宮,自己就得先過他母后那關。
而眼下,武后身處險境,本該是他挺身而出,敬忠敬孝的時候,但可惜……他猶豫了!
他迫切需要得到武后的支援,又樂意看到武后權力盡失。
只要太子一病不起,只要武后大權旁落,這對他來說,便是最利好的訊息。
他在賭,賭局勢會朝著他預想中的那樣發展。
就在他陷入糾結的時候,他的老子李治,卻比他表現得更像武后的家人。
李治一拍龍椅站起身來,怒斥著臺下百官:
“你們這是幹什麼,逼宮嗎?”
“臣不敢!”群臣齊聲應答。
“不敢?”李治嘲諷的一笑:“朕看你們是膽大包天,服喪與否,乃皇后的家事,自當由皇后自行決斷,還輪不到爾等在此說三道四!”
武后深深地望向李治的背影,平靜的臉上生起了一絲柔情。
到底是倆口子,李治的心裡終歸是向著武后的。
以前他屢次廢后,是想適當地削弱皇后的權力,為太子搭建穩固的執政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