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月眼疾手快,一把將其拉住,轉身拜倒在李治跟前。
“阿耶……民意不可為!”
李治怒極而笑:“民意?何為民意?”
李令月緩緩抬起額頭,向李治比劃了一個噤聲的手勢。
山呼海嘯的聲音透過車窗,清晰地傳進了車廂裡: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公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治推開車窗一看,只見無數的百姓,自發地跪地高呼。
那發自肺腑的感恩戴德,讓李治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看了許久,李令月的聲音在他耳畔響起:
“阿耶,聽見了嗎,這就是民意!”
李治放下軒窗,揉了揉脹痛的額頭,苦笑著對李令月說道:
“逞一時之勇是挺痛快,可你有沒有想過,接下來的爛攤子,你該如何收拾?”
李令月借坡下驢,恭敬地對李治一彎腰:“還請阿耶賜教?”
李治眉毛一擰,怒道:“你自己捅出來的簍子,還指望朕幫你善後,朕才懶得管,你自個看著辦吧?”
李令月等就是這句話,狡黠地笑道:“多謝阿耶成全!女兒定會讓何大人處理好善後事宜!”
李治一下被噎住了,方知著了女兒的道,想板著個臉,結果卻是笑出聲來。
等到最後一批奸商殺完,已是黃昏日落,過足眼癮的百姓漸漸散去,李治的馬車緩緩駛入城中。
不多時,城內的百姓有人開始燃放爆竹。
先是一戶,然後變成十戶,最後延伸到百戶、千戶……
‘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響徹街頭巷尾,整個鄜州城像過年一樣熱鬧,各家的孩子們拾綴著未燃放的鞭炮,歡樂的笑聲充斥著大街小巷。
被氣氛感染的李令月跳下馬車,掏出錢袋買了幾串爆竹,也跟著放了起來。
李治依靠在車窗前,望著女兒與百姓同樂的場景,嘴角不自覺地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玩盡興的李令月,重新回到馬車裡,隨口來了一句:
“阿耶,看到了吧,其實百姓要的真心不多,只需給到他們最起碼的‘公平’,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李治聞言,沒有接茬,而是好奇地打量著她。
李令月摸了摸臉頰:“難道女兒說錯了什麼嗎?”
李治搖搖頭,問道:“朕怎麼越看越覺著你不像個孩子,你說的這些話,都是誰教的?”
李令月吐了吐舌頭,心知自己又暴露了成年人的思維,只得甩鍋給長安那位:
“嘿嘿,還是瞞不過阿耶,這些道理都是阿孃教我的!”
一聽是自己的媳婦,李治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很快,馬車到達大營,李治剛下馬車,等候多時的何山立刻上前拜倒:
“御前巡察使何山,參見陛下!”
李治不滿地哼了一聲,沒有讓何山起來,而是不苟言笑地說道:
“朕倒是小瞧你了,連朕的禁軍都敢調動!是誰給你的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