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一維”“零維”“一維”“二維”“三維”“四維”“五維”“六維”“七維”“八維”“九維”“十維”“十一維”“十二維(負一維)”——其中“零維”乃是“盡形之意”,是“未形”——其神秘的面紗,也終於在由人盡掌維度之奧秘之後,化作無有。
“零維”便是“未形”之態,但“零維”卻並不是沒有,也不是“無”,而“零維”是未形,於是一切也都變得簡單,自然而然。
……
一切有形世界的維度的升、降轉換,褪去了神秘。由人便已經盡掌握“形”的神妙。
“盡明形之妙意,其質為何,卻也容易了許多……”由人滿心的歡喜。因為“形”是“質”的基礎,站在“形”的基礎上研究“質”便如同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一樣——顯然,沒有巨人的肩膀,沒有基礎,這本書也不會出現。
這一片空間之中,突然投下一片光幕……一個簡單的維度、符號數目的對應公式便出現了。
公式下面,則是一個、一個的維度升維之後對應的數值:
一維……1
二維……3
三維……9
四維……27
……
十維……59049
十一維……177147
十二維(負一維)……531441
“如果一個世界,其最高維度只是四維的,那會怎麼樣?如果這個世界只是一維的呢?二維的呢?”由人提出了一個很好玩兒的問題。井野懶得去想,也不知道怎麼去想象這樣的世界,直接問:“那如果存在這樣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由人無言以對,說:“我目前只是知道一點,如果我以幾何魔法的方式,施展出一個十一維的構造,除非是有粒子對撞機對中子進行加速,而且必須要足夠快,足夠粗大有力,才能破開我的防禦……至於說負一維是什麼樣的,你見過了!”
這絕對是“天下至堅”的身體!
……
女媧則是說:“既然好奇,那便將你設想的這些都以附屬空間的形式構建一下,看看究竟如何。”
由人道:“有理……不過,在一維的狀態中,只能產生糾結,並不能夠誕生長度的概念——這種糾結,似乎是一一對應的……”
一個簡單的處於“未形”之中的“一維空間”就這樣誕生了,它顯得原始而矇昧,卻又是那麼的神奇、動人:
這樣的奇妙,在自然條件下幾乎是不會出現的。便是存在“糾結”的個體,也都隱藏在了宏觀的三維世界當中——從“未形”到“已形”,自然的生成是會跳過許多的程式、步驟,在一瞬間完成坍塌,將微觀的尺度、宏觀的尺度都鋪設開,相容相恰,卻不會出現單一的,屬於一維的世界——但在人造的條件下,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