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長老、各位師姐、師妹……婠婠以為,這一情報販賣、收購,委託任務的地方,一定要純粹。即:咱們陰癸派,不干涉成員的行為,要樹立起一個公平、公正、大方、守信的形象——尤其是守信這一點,是重中之重。一諾千金呼?一諾,言必行,行必果,為萬世之基!我們有信,人就信我們,這個信和金錢、兵器利刃、權勢一樣,都是可以撬動社會資源的工具……”
“一個人有錢,可以用錢來撬動社會的資源。一個人有權勢、有武力,可以利用權勢、武力來撬動社會資源……”
婠婠一邊講解,就走到了小黑板旁邊,然後在黑板上寫下“社會資源”四個大字!
然後,有寫下了權、利、勢、義、仁、禮、信七個字。
然後將七個字圈起來。
“這是工具……最直接的,可以撬動社會資源的工具,是利,而後便是權,再是勢。此三者,以權馭人,以利誘人,以勢壓人,且交雜在一起,往往難以區分彼此。因為有權可以馭人的,必然聚勢,聚勢則財聚……而義、仁、禮則是一套文化工具,是利用了一種人為製造的概念,來達到撬動資源的目的——它更加間接一些,但卻更為長久。但……最長久的卻不是此六者!”婠婠重重的在“信”字下面點了點!
信——這才是最長久、最具有生命力的工具。但這一個工具,也是最難的……它最難締造。
一個人有了“信”便意味著這個人的行為、言語有了力量,他的一句話,別人會信,他的行為,別人也會信!這就是力量!他不需要動用錢財,便可以驅人去做一些事,不需要抵押,就能獲得錢財,不需要保證,就可以獲得支配的權利……什麼許諾,什麼賭咒發誓,都是不需要的!
他說“牛在天上飛”這樣荒誕的事,也沒人去懷疑其中的真實性,只會相信牛真的在天上飛,頂多就是別人沒見過……
信。
便是如此可怕。
……
商鞅徙木立信,立出來的是秦王一掃六合的底蘊。
……
“有時候,被人當言而有信的君子,並沒有什麼不好……”婠婠如是說,小腦瓜裡卻不由的想到了由人的教誨——
由人告訴她,被人當成是君子並非一件壞事,被人當成是傻子,也不是一件壞事。當你的身邊人皆是“聰明人”的時候,實際上“傻子”才是最佔便宜的——聰明人不會相信聰明人,但卻會相信傻子。看似吃虧的人,實際上卻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支配身邊的聰明人!這是一個守信之人最大的資本——旁人用之則不疑,用旁人,旁人則不疑。
這是一種基於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比金錢更靠譜的能量。人一個守信之人,只要學會包裝、揚名,那他便有最為廣闊的前途!
一路吃虧……一路的福!
此。
人之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