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少林同意、或不同意,都一樣……因為遊世仙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用視、記這種落後、低效的法子去觀看少林禪宗的經典!他是要直接讓這群和尚入夢中,引動他們的受、想、行、識,諸人之看過的經典、感悟、武學之成就,便都會顯現出來。只需旦夕之間……遊世仙便能了悟一切,將這些盡數收割去!
他自山下來,也不過只是為了親眼看一眼這古剎,近距離的踩點——古剎之中,誦經聲、說話聲、腳步聲、敲木魚聲匯在一起,已在遊世仙的耳中勾勒出清晰的輪廓,且對應了每一個人。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而不殆!
……
遊世仙下到了半山腰處,便停了腳步。然後便在路旁的一塊平攤的,形狀如牛排一般的大石頭上坐下來。
“這千年古剎,卻不知是否有一些驚喜……畢竟是佛家禪宗的聖地,想來一些佛法高深之人,應該還是有的吧?”遊世仙看了山上一眼,心中卻對少林頗多期待——他是希望有高僧能夠抵擋得住自己的法門,以禪定的功夫保持自我的!這樣,這個世界才更加有趣一些……暗想:“這少林封山多年,和尚們也沒了江湖上的恩怨糾紛、少了名利心,更能將精力放在佛法上,應該是會有一些高僧存在的。可惜,我這應身,卻是不能出神,否則到時更簡單一些……”
遂便施了神通!
一種安定、祥和如煙霧漫籠,少林之中的僧人不知不覺,就感受到了這種安定、祥和,竟不知不覺要睡過去。
菜園中,一個叫覺遠的小和尚正在唸經,頭忍不住點了一下,忙用手打了自己一下,又開始唸經……
山後,在達摩洞中潛修的或者年輕、或者年老的僧人中,有人陷入了深沉的禪定。
……
遊世仙應念而化,天魔自在,無影無形。一眾僧人卻陷入到了由自己的各種念頭構建的“佛土”之中,一尊至高至大,渾身赤金的佛陀坐在那裡,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又有大大小小的的佛陀,點綴在巨大的佛陀身上,口中梵唱不絕於耳,讓人如同置身於極樂世界一般。而各少林僧人,卻被之引動,心中對佛法的感悟、對武學的領會,都湧現出來。口中卻不自覺的開始唸誦自己擅長的、契合的經文——明明是不同的經文,但唸誦出來,卻是一音。
少林的七十二絕技從羅漢拳到易筋經、燃木刀法、袈裟伏魔功、如影隨形腿等等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各種不同的領悟、感悟,也從中冒出來。
一本一本的經典,也冒了出來。
……
所有的一切,都被遊世仙收割——沒有價值的東西則是被捨棄了。一個時辰之後,遊世仙便停了神通。少林寺的一切底蘊、傳承,便已經成了他的一部分——就連一些藏經閣中未曾記載的,獨屬於個人的東西,都被他收割了去。只是……佛法高人並未發現——
或者,他們的佛理、機辯是夠了,但其心中卻受了宗教的影響,反倒成為了執念魔障,佛法並不高深。
“佛理”是一種思辨,“機辯”是一種口才——但佛法本身卻不是佛理也不是機辯。
或許……密宗更能帶來一些驚喜吧!
……
只是,一個以“武”為主,一群和尚都要插手江湖,密宗和尚也要……如此的“不務正業”,遊世仙也只能是想多了。接下來,就是第二站:終南山。不過,臨走之前,遊世仙卻讓山下的人做了一個夢——一個很簡單的夢,以先祖託夢的形式對後輩們的忍辱偷生、怯懦進行了申斥……只是又讓人做一個夢而已,很簡單!
但每一次,卻也都能潛移默化的,讓他增加一些經驗。這些“進步”是看不見的,但時日積累之下,便可看出不同。
從嵩山到終南山這一路並不太平,甚至可以說,現在的大金國腐敗的很,農民生活很苦,許多活不下去的人都落草為寇,依靠劫掠商旅為生。綠林道上,越往西走,刀頭舔血的刀客也就越多——這些人沒什麼武功傳承,就是一口刀,一條命,今天活著,也許明天就死了。
他們的刀也很極端,刀刀都是搏命的招式,兇狠、凌厲,生死都在瞬息之間。
……
遊世仙看過兩個刀客因為財貨的賭鬥——一方是綠林中人的刀客,一方是商旅僱傭的刀客。
雙方為了財貨進行了公平的決鬥。兩個刀客先是彼此背靠背站在一起,然後分別走五步,轉身,出刀。一刀之後,就是一死一傷,但傷的人卻終究是勝者,敗的一方願賭服輸。這是一種看著“血腥”,但實際上對於商賈、劫匪而言,都非常“文明”的手段——死的只是刀客,真正的利益雙方卻很和平和文明!
而這……便是關中刀客的生存環境。
替人賣命。
賭鬥。
……
在終南山腳下,遊世仙見到了楊鐵心夫婦。只是,他卻避開了二人,直接上山去了。
現在楊康、穆念慈都在山上學習,楊康由馬鈺教導,穆念慈則是拜在了孫不二的門下。
遊世仙的到來沒有引發什麼動靜,重陽宮也不是什麼禁地。遊世仙大搖大擺的走進了重陽宮,叫了一個道童去稟告,過了不一會兒,馬鈺就和另外的全真六子一起出來,馬鈺道:“遊先生大駕光臨,有失遠迎!”
遊世仙道:“我這次過來,是想借閱一下全真的道藏。終南山是道家聖地,全真派的道家典籍,應是最全的。”
丘處機道:“我全真教的典籍,如何能讓外人看去?”
……
遊世仙不看丘處機,也不理丘處機的話。繼續對馬鈺等人說:“自古道不遠人,若重陽宮將這些視為私產,是否有些不講道理了?”馬鈺溫和道:“自古道不遠人,先生欲觀道典,只需答應不損壞文書即可,畢竟這些珍藏有很多都是孤本善本……”遊世仙搖頭,失笑:“我要觀的是道典,又不是古董文物……書的價值,在書中的內容,而不是書的本身。或許對爾等而言,王羲之抄的經文價值千金,但對我而言,誰抄的經文,無關緊要,經文字身的內容,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