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好,好,好!”趙恆撫須大笑,“今日剛學的,便能熟練的背誦,我兒果然聰慧!”
趙禎今年不過八歲,居然能把《孟子》離婁章說裡的一片四百多字的文章背的如此熟練,趙恆自然高興。
“禎兒背的甚是熟練,你可知這篇文章的意思?”趙恆又接著問道。
“這篇文章是講述孟子的主張,皇帝要效法先王,實施仁政!只有實施仁政,才能治理好天下……”
“好,好,好!”趙恆連說了三個好字,站起身來,走到趙禎身邊,伸手去拍趙禎的肩膀,卻突然發現趙禎居然到他下巴了,之前他記得,趙禎只到他胸口的。
“我兒居然長高了這麼多?”趙恆用手比了一下。
“是啊,陛下,這幾個月,禎兒都快趕上我高了!”劉娥也在一旁感慨道。
這幾個月,不止他們的變化大,趙禎的變化更大,不僅長高了,身體也強壯了許多,臉色不再是以前的慘白,而是紅潤,透著健康的光澤。
“這左庶子,還真是有本事!這才幾個月,就讓禎兒變化如此多!”趙恆撫摸著趙禎的肩膀,稱讚道。
其實,七八歲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時候,營養跟得上,又每天堅持鍛鍊輔以肌肉按摩,個子自然是蹭蹭往上竄。
這在後世基本上是常識性的認知,但是在宋朝這個年代,就變成了神乎其技。
“禎兒,明天我帶你出宮去觀看鬥牛比賽!你是太子,朕的江山將來就是你的,你要學會與民同樂!”
“真的?”趙禎驚喜的看著自己的父皇。
“君無戲言!當然是真的!”趙恆點頭笑道。
“太好了!謝謝爹!”趙禎歡呼一聲,連忙道謝。
“左庶子進言,說朕要言傳身教,以後你每日早練之後,就跟在朕身邊學習如何處理朝政!
下午再去跟著向師傅他們讀書!”
“兒臣遵旨!”趙禎像模像樣的給趙恆行禮領旨。
心裡卻是暗暗感激張俊平,原來自己上次說想出宮去看看,他一直都記著。
……
開封府城西城門外,金明池附近人山人海,行人絡繹不絕,管道兩邊商販琳琅,叫賣聲不絕於耳。
這些人可不是來踏秋的,而是來觀看鬥牛比賽的。
劉從儉修建的鬥牛場就在金明池以西兩裡的時候。
雖然許多人都無法進到鬥牛場,但是依然如故的來到鬥牛場外面,只為更早一點知道比賽結果。
張俊平騎在烏騅馬上,腰下懸掛在祖傳的寶刀,跟隨在一輛馬車旁邊,警惕的注視著四周的環境。
在這輛普通馬車前後左右還有十幾名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把馬車緊緊護衛在中間。
這輛馬車就是微服出行趙恆劉娥趙禎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