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整華夏,等同於再造。
這其中必然是千難萬險,甚至於讓新生的帝國出現大規模的動亂。
一些守舊的臣子,自然是不願意見到這一幕發生,如今大秦帝國席捲八荒六合,在他們看來,此刻功成名就,到了論功行賞,主宰天下的時候了。
觀念不同,自然是彼此之間的想法不同。
哪怕是面對始皇帝,他們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堅持,想要做一個有理想的政冶家,但是秦歌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
和這些人相比,秦歌身上缺少一種屬於政冶家的風骨,若是始皇帝堅持,只要是堅持三次,秦歌就會在瞬間倒向。
有一個詞,更好用來形容秦歌。
那便是政客。
說到底,秦歌在骨子裡終究是一個商人,無利不起早,早已經是天性,他沒有作為一個政冶家的偉大情懷。
這便是秦歌與朝廷之上,很多人不同的原因。
.........
“臣贊同祭酒之言,盤整華夏,再造河山勢在必行——!”
作為法家的靈魂人物,激進派的代表李斯在這一刻開口了,這一刻,在朝堂之上,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嬴政目光如劍,望著爭鋒不斷的群臣,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他不在意群臣拉幫結派,也不在意群臣在朝堂之上爭鋒相對。
他只需要在關鍵之時,群臣對他俯首,他擁有乾綱獨斷的能力便可以。
就在這一刻,嬴政斷然開口,道:“華夏大地畛域阻隔,關卡林立,道各設限,幣各為制,河渠川防以鄰為壑,輒於外患競相移禍,不盤整華夏,無以彰顯大秦帝國之萬世輝煌。”
“這件事勢在必行,等到朝局穩定之後,即可施行——!”
盤整華夏,重整河山,這是嬴政思考許久的事情,不容拒絕,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大朝會之上直接提出來,而不是私下商議。
.........
“諾。”
點頭答應一聲,群臣在也沒有了聲音,這件事被嬴政一錘定音,做出了最後的決斷。
“如今大秦剛立,當頒佈法令,舉國上下一體同法,這件事由廷尉府以及國正監負責,御史大夫三署負責,以廷尉府為主,爭取在三年之內逐步推進秦法。”
嬴政對於冶國一事自然是早就深思過了,他心裡清楚,不管如何,依法冶國是必須要堅持的,而且這是大秦帝國的信仰,絕不會動搖。
“諾。”
“教育署負責書同文一事,冶慄內史負責丈量大秦帝國之中的田地以及人口,博士學宮負責行同倫一事,丞相府負責統一度量衡以及車同軌一事。”
“太尉府整合大秦三軍,對於各大郡縣的駐軍以及大秦銳士以及樓船士進行統計,朕要做到心中有數。”
這一刻,嬴政虎目之中光芒大亮:“同樣的為期三年,諸位愛卿有何要求,可以直言!”
........
“臣等遵詔。”
今日的朝會,幾乎全部都是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