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新羅馬天津分部的碼頭上來了一群身材魁梧的白俄。
他們的年齡都在三十歲左右。
膀大腰圓的白俄人齊步來到碼頭的接待室前面時,韓懷忠和蘇無垢都嚇一跳。
還好帶隊的一個白俄瘦子的態度很是客套。
接著韓懷義就從碼頭內走了出來。
“查理,你要的人我找到了。這位是謝苗,他原先在哥薩克頓河營當過連長,那些有一半是他原先的弟兄,還有一半是西伯利亞那邊的。”腳行的老闆是這麼和韓懷義介紹的。
懷忠不知道弟弟到底要幹什麼,一言不發的看著。
白俄人濃郁的體味燻人,蘇無垢只敢躲在懷忠的背後。
但韓懷義站的筆直的,他眼神對上那位留著八字鬍的謝苗,歪了下頭:“先跟我進來。”
一行人很快來到了碼頭內臨河區域。
碼頭上空蕩蕩的,唯有高大的吊架矗立著。
白俄人好奇的打量著這些玩意,這群人裡的負責人謝苗卻盯著韓懷義,他感覺韓懷義身上有軍人的氣息。
所以進來後他用英文問道:“查理先生,你之前當過兵?”
是啊,三年武警,六年特警,那是我前世的青春啊。
韓懷義笑著點點頭,道:“隨便坐就是了。”
今天穿了條牛仔褲的韓懷義隨即就坐在了地上,謝苗等人也就七零八落的坐下了。
這個年代的軍人當然不會有後世那樣的集體素質,但以韓懷義的見識來看,謝苗這批人確實是些見過血的兇悍傢伙。
至於紀律,哥薩克人沒什麼紀律。
韓懷義更知道,真正的白俄南下的大潮是俄國革命後才會開始的。
此年間的哥薩克人還是沙皇手中的尖刀,和西伯利亞的開拓者。
所以他得知道他們的根底。
謝苗顯然對此有所準備,面對韓懷義的詢問,他回答了自己這幫人為何背井離鄉的原因。
1900年,二十七歲的謝苗已經是頓河騎兵師的某營內的連長。
但在頓河營的韃靼人和土耳其人更多些。
受到他們排擠的白俄人屢屢和這些傢伙之間劍拔弩張彼此針對。
一日他的弟兄布瓊尼外出未歸,後來他們無意發現一個韃靼人穿著布瓊尼的馬靴。
“後來才知道布瓊尼的靴子陷在沼澤裡,那個來自喬治亞的混蛋又因為個菇涼流連未返。但我們當時都以為這個傢伙被害死了,於是我們一百多人就和對方的二百多人幹了起來。雙方打出真火死了一百多人,我們也待不下去了乾脆就立刻了那裡。”
然後他們在西伯利亞遇到了另外一群高加索人,雙方因為財富差點沒把狗腦子打出來,但和在頓河的情況不同,他們打著打著居然成了一家人。
謝苗指著自己身邊一個矮壯的傢伙和韓懷義介紹道:“他叫伊萬諾夫斯基,是他們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