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上,裕德帝正敲定了幾項用人國策,突然兵部侍郎狄坤有本上奏,這讓裕德皇帝一驚,以為是邊事吃緊,不免心中打鼓。但仍然淡定自若,端正以待。
“來啊,狄愛卿奏來!”周良忙接過狄坤奏摺轉呈裕德帝。
裕德帝心中正是鬱結,看那字自然也是慢些。有些不耐。
“狄愛卿,你且言奏朕聽。”
“啟稟皇上,臣所呈奏摺是昨日振威大將軍劉熠千里奏報,囑託微臣轉奏吾皇當面。”
“可是邊關告急?”裕德帝急切。
“啟奏父皇,劉熠將軍所奏之事,兒臣略有耳聞,想是戍邊軍民屯墾一事,狄大人可是否?”
“回太子殿下,正是!劉熠父子二人鎮守北關多年,見朝廷多次遷民駐邊均無成效,四下尋找原因,終於得知,朝廷遷民不成功皆因北疆草場居多,冬日極寒,夏日周暖夜寒,不易耕作,然我大夏子民多以農耕為主業,無地可耕,而百姓衣食無著,所以百姓才會無事連坐,冒險四散而逃。”
“劉愛卿所說極是啊,朝廷自真之先祖開疆擴土以來,唯有這北疆之北關最難駐守,劉愛卿家世代鎮守,無功勞也有苦勞啊。”
“皇上所言正式,不過劉熠他父子二人,不同於劉家先祖,只知守土,三年前,劉熠將軍就開始從大月國請來胡農,教授戍邊軍民種植胡蘿蔔和胡糧之法,如今已頗有成效。”
“哦?這真是太好了!”裕德帝大笑。
說著兵部侍郎狄坤擊掌三下,早已侍立在外的太監抬上來一個大大的木箱。狄坤走上前,從木箱中取出一顆橘紅色長錐型的東西。
“皇上請看,諸位大人請看,” 此物一出,朝上一陣議論之聲。
“狄愛卿,這是何物?”
“回皇上,這就是劉熠父子請胡農,教授種植的胡蘿蔔,其實就是蘿蔔的一種。但這種蘿蔔能耐幹耐寒不易腐爛,適合啥草地生長,便於儲藏,口感清甜,行軍打仗帶著更加方便,且耐飢。”
“哦?天下竟有此物?難怪北胡的騎兵可以千里奔襲。快呈上來朕瞧。”
周良趕緊快走兩步,接過了狄大人手中的胡蘿蔔,呈給了皇上。裕德帝接過剛要嘗。
“父皇,還是兒臣帶父皇試嘗吧!”
裕德帝看看胡蘿蔔,又看看太子,笑了笑。
“我朝子民臣下皆是忠良,無妨!朕要親自嘗其滋味。”
說著裕德帝咬了一口。眾位大臣都是關切的的向前半步。
“果真清甜。愛卿們都嚐嚐。”說著,示意周良。
周良拂塵一搖,四個小太監抬起木箱,分給了每位大臣一顆。眾人嘗過,皆點頭稱好。
“狄愛卿,你繼續說。”
“啟稟皇上,劉將軍還說,這個胡蘿蔔可以做菜可以生吃,如果戍邊的軍民種植這個一可以安頓下來,二可以養熟一批土地,以後也可以耕種,三種植產出可以充作軍糧節約朝廷軍餉開支,四可以推廣其餘邊境,一舉多得。”
“好好好!劉愛卿果真忠臣良將啊。”百官也都交首稱讚劉熠大將軍。
太子侍立一旁,心想:昨天因為星兒的事,埋了劉充容的好人情,如今我若為她父兄爭得一些臉面,一算還了劉充容的人情,二也可在朝中得一倚仗,今後羽翼更豐滿些,也可為己所用,何樂而不為呢?
“啟稟父皇,依兒臣所見,劉將軍這功還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