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歷1952年,對於月球的探索就進入了章程,1955年,第一艘載人月球飛船便成功登陸,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前後大概有25艘飛船登陸月球,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的寶貴資料。
1967年附近,明帝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建設完成,瞄向另一顆行星的太空探索計劃也跟著開始。
積體電路研究突破,電子計算機進入千家萬戶,超級計算機不斷更新,超高速列車開始進行建設,有錢人甚至已經能夠乘坐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遊玩數天。
1977年,第四行星載人飛船成功登陸該星球,為人類下一步的太空探索計劃奠定了基石。
1979年,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個人終端裝置出現。
1985年,超級計算機“明神·靈臺”浮點運算突破每秒1億億次。
便是第三年,超級計算機“明神·元尊”浮點運算突破每秒10億億次。
1990年,市面上出現了第一款搭載於個人眼鏡上的實用化AR裝置。
1991年,明帝國最東邊的世界第一城市,新元市迎來了新年的第一縷曙光。
在新元市最高的明珠塔上,伴隨這一縷曙光閃爍的身影,漸漸實體化出現在了空氣中。
“居然會有這種意想不到的發展……”
陸離攤開右手,一把金光閃閃的鑰匙落入了他的手心。
他原本費盡心思想要尋找的核心鑰匙,原來要獲得的條件居然是這般出乎意料,兩千年來不斷地搜尋一無所獲,本來他都想著放棄了,沒想到在參與歷史的程序,刻意為之把人類推進星辰大海的時代,核心鑰匙便自動到來。
這一刻他終於恍悟,原來取得鑰匙的關鍵是完成這個遊戲。
要是早知道這樣,他會把這個程序縮減一千年。
核心鑰匙迅速融入了他的手心,瞬息之間,他便獲悉了許多未曾想過的資料。但這種狀態,並不算是全知全能,或者說,與此前的他並無多少的區別。
矩陣不知是從何而來,但有一點不必懷疑,那便是隻要得到矩陣的核心控制權,無所不能是肯定的,然而卻必須付出一個代價,便是放棄人類的身份。
這並不是單純的生理上的人類身份,人類之所以是人類,便在於其侷限性,無論是感官的侷限性還是思維的侷限性,這都在體現侷限性的特點。
假若徹底掌握矩陣,從而成為全知全能的神,那麼這個宇宙的所有一切都不會再是秘密,那樣的他,將再無人類的情感和思維模式。
這比較容易理解,人類的情感有很大部分是來自於激素的刺激,以及後天形成的思維模式,所謂的“賢者狀態”便是激素刺激的最大特點,在沒有了激素和神經脈衝的刺激後,人類就再無許多的情緒表現,沒有痛苦、沒有快樂,沒有哀傷、沒有情緒波動。
就連憤怒這個情緒,都很難表現出來。
而知道了一切的事物運轉狀態,那麼就連好奇心也沒有了,只因神,可以知道從宇宙大爆炸到宇宙崩塌收縮發生的所有粒子運動狀態,就連下一個宇宙的輪迴,下下一個的無數宇宙,乃至數量更加繁多不知幾何的各種狀態的宇宙,都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