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九五尊,一生身不染紅塵。
提劍掃平天下亂,不為名而只為民。
龍椅棄後不在坐,化作閒雲野鶴去。
五湖四海煙浪裡,人間在無這般人。
《人皇》
(創作這首詩的是一位讀者,我感覺不錯,比我的要好)
…………
拔刀戰妖邪,啼血演浮屠。
誰是腳下人,踏上青雲去。
我心永不甘,願與天共齊。
(這是前面章節寫的詩,下面是書友評論,感覺他評論,都比我作詩好)
凡做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此詩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詩,託物言志。詩人從“拔刀”“啼血”拉開帷幕,將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呈現在觀眾面前。然後用“戰”“演“二字,把這些場景巧妙的聯絡起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這文采飛動的筆墨,紛至沓來的景象,幾令人目不暇接而心花怒放。接下來”誰是腳下人,踏上青雲去“詩人並沒有濃墨重彩,乍讀平淡無奇,細想卻含蘊深廣。詩人透過”腳下人“”上青雲“這兩句一正一反的藝術手法,渲染氣氛。誰能平步青雲,誰有永墜無間?表明戰鬥還在繼續,勝負還未定論。結尾兩句,我心永不甘,願與天共齊。在手法上與前文呼應,層層遞進,直指本心。詩人將心中所想、所念、所求都濃烈的表達出來了,詩至此嘎然而至,只覺餘韻嫋嫋,回味無窮。此刻心間有那種,萬馬奔騰射鵰引弓的厚重感,亦有那種正氣胸中存,壯志雲天外的豪情。
………………
離家千萬裡,常作思故鄉。
古來皆悲嘆,世事長相思。
獨坐望彎月,細雨瀟瀟下。
我輩不敢忘,誓報故鄉情。
(上面是我的詩,下面是書友的評論,感覺整個人都飄起來了,幸福……人生在世,知己難尋啊!)
字裡行間滿溢著故鄉情懷,詩人用悲嘆相思起筆,描繪出一幅惆悵哀傷的畫卷,而後筆鋒一轉以景易物,獨自望著天邊的彎月,而故鄉卻是細雨紛紛,這更加突顯詩人濃烈的思念之情。我輩不敢忘,這個敢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什麼是不敢,而不是不能、不願、不會等,這個敢字更加契合詩人的心裡狀態。那種身在外,心在故鄉的意境躍然紙上,說明此刻詩人大業未成,無顏回鄉的窘境。最後一句誓報故鄉恩,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出走半身,仍未忘記從小的誓言。這讓我想起了那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脂粉骷髏天地亂,吾心不信獨愛憐。
兩世為人繞不過,此女名叫巫含靈。
(這是我給書友的評論吧,感覺不錯)
………………
人生苦,命卻長,吾心謹記弟子規。
處世為人都在上,心中孤獨並非苦。
遺憾別離最傷心,可嘆人生誰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