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太自信了,讓秦為差點笑破了肚皮。
老富派的人都是飯桶,被林小北輕鬆潛入,拿出秦為的手書勸服了陳興,然後得到了標準答案。
趙禎讚賞的點點頭,覺得自己把范仲淹召回來太英明瞭。
有范仲淹在,不但給呂夷簡找了個對手,也讓朝中多了一員干將。
“如此……就開始吧。”
范仲淹招手叫來陳興,兩人輕聲商議著章程。
“這三人你以為誰能勝出?”
趙禎突然問道,物件是秦為。
這是考教。
呂夷簡等人都豎起了耳朵。
都說秦為知兵,那水軍呢?
若是不出意外,等個二十年,秦為就是妥妥的宰輔之列,到時候他們這些人也早就老慢昏聵了。
所以,未來的接班人到底如何,他們也想看看。
秦為看了看胡好和田江卷,這二人都是武將,敢來投水軍,本事自然不差。
今日會考什麼?
秦為想了想,覺得應當是文武都有。
武,柳如仕鐵定沒戲;文,看似他最出色,可這是軍中,不會考文章詩詞,也不會考他擅長的典籍。
只會靠關於水軍的事。
所以柳如仕幾乎沒有一絲勝機。
這麼一分析,秦為才發現大家看向柳如仕的目光中帶著憐憫。
為啥要憐憫?
因為他用文官之身來從軍就是奇葩,而此次選拔他鐵定會失敗。
等失敗之後,翰林院那邊絕對會收拾他,到時候他就是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貨色。
趙禎同樣如此想法,他心中微嘆,覺得可惜了此人。
若是他能過關的話,會在文人和武人之中引發大討論。
文人能否去從軍?
只要能引起這個討論就值得了。
這樣的討論會漸漸擴散,等越來越多的文人加入軍中後,文貴武賤的局面就會漸漸扭轉。
大宋的軍隊不行了,這是秦為和他討論後得出的結論。
而根源就在於打壓!
長期打壓之後,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好男不當兵的民諺就是起於此時。
若是不加干涉,五十年後,大宋將再無可用之兵。
所以趙禎真心希望柳如仕能贏。
秦為自然知道他們的想法,只是臉色依舊淡然,自信的笑道:“陛下,臣覺著柳如仕應當能贏。”
“哈哈!”
周圍一陣輕笑,呂夷簡笑道:“你秦為何時也這麼好心了?這是可憐那柳如仕沒人支援麼?”
龐籍說道:“此人勇氣可嘉,可終究是沒有自知之明。”
這話在暗示柳如仕不堪用。
一個人沒有自知之明就是最大的原罪,他會處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