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沒種,這種人也配入仕?”
趙允讓尖刻的給了這個評價。
而那些考生卻大都在心中稱讚有加……無論到什麼時候,沽名釣譽之輩都是為人所不齒的。
“讀書要讀通透,首要是躬身。”
趙允讓說道:“我見識過許多華彩文章,聽過許多讓人讚歎的詩詞。可我也去過鄉間,見到許多貧困,見過許多絕望……然後我深思,讀書為何?”
眾人沉默著。
“讀書明理,這是首要的一條,萬年不變。”
這話很是高屋建瓴,符合趙允讓這種權貴王爵的身份。
他的眼神分外銳利,想起了牛二的那一對兒女,想起了那露出鞋子外的烏黑腳趾,還有那填充在衣服裡的乾草,以及那惶然的眼神。
“詩詞乃是個人喜好,如今的科舉中都被排在了後面。至於文章,文以載道,辭藻華麗有何用?言由心生,通篇空話給誰看?”
這是把詩詞貶低到了泥地裡,變成了文人的消遣,至於文章,文以載道,言由心生,要言之有物,假大空的滾蛋。
好個鋒銳的汝南郡王!
他才二十歲已然如此,若是再過些年可還了得?
宗室出了這麼一位郡王,也算是沒有給老趙家抹黑了。
有人讚道:“郡王這話句句在理,詩詞……不就是在青樓做的最多嗎?以前的柳三變就是例子。”
有人反駁道:“若是這般,此後人人都能讀書。只要有名師,自己勤奮些,無數人都能去參加考試,到了那時,天下人人讀書,誰來種地?誰來經商?誰來做工……”
瑪的!
眾人想起以後幾十萬人湧入汴梁參加省試的壯觀場面,不禁都打了個寒顫。
若是這般,讀書人真的就不值錢了。
“自家沒本事,怪誰?”
趙允讓今日把尖銳進行到底,“別人能努力,你等為何不能?整日優哉遊哉的,那是讀書?大宋要什麼樣的讀書人?”
“我以為大宋需要的是有擔當的讀書人,而不是一心想進入官場來鑽營的。心中要有擔當,什麼擔當?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大宋善待官員,那是因為陛下希望官員們去善待百姓……而不是其它。”
“拿了俸祿就要做事,上有君,下有民,君不可欺,民不可愚,上下通暢了,這大宋方能蒸蒸日上。”
這些考生大多年輕,年輕有熱血,所以聽了這些話後頗為觸動。
趙允讓朗聲道:“當今陛下仁慈,每次開科舉都是求賢若渴,大宋是有冗官,而且還不少!”
這人瘋了!
冗官是你能提的嗎?
你是權貴,更是宗室郡王,沒有誰比你更具蒙陰了吧?說到底大宋虛設的那許多官職,不就是為你們這些權貴所設的麼!
可你現在卻提什麼冗官?
這是準備大義滅親還是不想好好過了……
有人眼神亂瞟,嘴角掛著冷笑和得意,你說,放開了說,稍後這些話自然會傳的到處都是,然後你就會倒黴。
郡王又如何?
你敢說這些話,宗室權貴都不會幫你,甚至就連陛下也會迫於壓力處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