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誰還敢說自己刻苦?
啪!
剛才說那青年官員如何辛苦的人,此刻都覺得臉上有些痛。
可接下來就是震驚。
每日竟然睡不到三個時辰?這不是吹牛逼呢吧……可王堯臣的話已經證實了,此事沒有作假。
這樣的艱辛是怎麼熬下來的?
有人質疑道:“這般辛苦學了些什麼……豈不枯燥?”
每日睡眠不足三個時辰,你們難道只是學了那些詩詞文章?千百年傳下來的文章就那麼多,十年寒窗也就差不多了。
如此刻苦,是安排了什麼學習內容。
這樣的質疑很是正常。
秦為沒有思索,而是如數家珍般的,一一道來:“從早上睜眼開始,先是集體洗漱,然後就是吃早飯,接著操練……”
“操練?一群學生操練個什麼勁兒?”
有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馬上面臨鄉試的時候,國子監竟然還在照常操練,他們又不入五行,操練的再好有什麼用。
“為何不能操練?”
秦為納悶的模樣讓人恨得牙癢癢,若是能動手的話,此刻眾人都想圍毆他。
“考試只是考試,但人的一輩子很長,並不是只有考試,他們還該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難不成你國子監學生的人生就是操練麼?
眾人不解,王臻卻面色微變。
這小子是在諷刺千軍萬馬擠科舉這座獨木橋,諷刺那些一生把科舉當歸宿的讀書人,除去讀書他們什麼也不會。
整個大宋的讀書人有多少?
如過江之鯽!
能參加鄉試的人有多少?大概也是多如牛毛吧……畢竟只是一場鄉試,科舉的入門級考試而已。
所以能過關的人更多,一年幾千人的疊加,從大宋立國到現在,早已漸漸擴大到了幾萬人。
然後這幾萬人紛湧來至京城,集體參加禮部住持的省試。
只有過了省試的人才能有機會參與殿試,雖說宋朝的殿試沒有淘汰制,但基礎的人數限定也是有的。
幾萬人去競爭那百十個殿試的名額,這不是獨木橋是什麼?
後來經過多年的修養,大宋的讀書人越來越多,過關的考生也隨之越來越多。
最後為了控制人數,朝廷下了個奇葩的規矩,那就是定額。
也就是鄉試定額錄取。
比如說今年國子監就有一百二十多人的鄉試名額,等這些人過了鄉試,就算能剩下一百人,也還是太多了。
等這些人省試結束後,面對千分之一的淘汰率,又能留下多少?
從最開始的幾萬人,到最後的一百多個殿試的名額。
那淘汰出來的這幾萬人該何去何從?他們除了讀書根本沒有任何求生的技能,可以說他們只會讀書。
有些人若能捨得面子,還可去教教孩童啟蒙,做個私塾先生。
可請得起私塾先生的人家,大宋掰著指頭數數能有幾個?
那剩下的這些人呢?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