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的農業,早已不單單是單純的農業。
鹽城投在農業上的錢,很多也不是鹽城自己投資的。
很多時候都是跑去債券交易所圈錢,就像眼前這些超級稻穀,姜華可以確定,一旦面世,一定會大受歡迎。
這玩意兒只要不是腦子有問題,都知道,給玄級道兵吃超級稻穀效果遠勝於尋常靈米。
而通常情況下,這種好東西,是不可能出口他國的,一般都是禁止出口,但是鹽城不一樣,鹽城在世人的印象裡面就是一個眼裡只有錢的天命之子。
到了如今,很多人已經開始承認,姜華就是新時代的天命之子了。
在他們樸素的認知之中,只有天命之子,才能在短短五十年內攪動天下大勢,自己還能活的好好的。
只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姜華就是一個不知道珍惜自己天命,肆意揮霍自身天命的敗家子、富二代。
在他們眼裡,此刻的姜華,就是打著創業名義敗家的富二代。
等到姜華身上的天命不在的時候,就是其他人吃掉鹽城的時候。
這種看法,還挺有市場的。
直接和天命之子作對,那是腦子有問題,所以他們就決定先等一等,等到姜華天命不在,等到姜華大勢已去的時候,瞬間瓜分鹽城,一口吃掉鹽城之中最大的肥肉。
等到超級稻穀面世,姜華如果在債券交易所籌錢,那一定能籌到足夠的錢。
即使豪商們拿不出錢,各大諸侯們也會悄咪咪的打錢。誰讓鹽城研究出來之後,有什麼好東西往往第一時間售賣呢?
鹽城研究的越快,到時候收益最大的反而是諸侯們。
至於鹽城,就繼續掙錢吧。
對於諸侯們的想法,姜華不用問就能猜出個七七八八,不過姜華也無所謂,越是這麼想姜華就越開心。
敗家子就敗家子吧,這個形象反而有利於各國諸侯放心,有利於鹽城在各國做生意,也蠻不錯的。
就在姜華觀察鹽城農業發展,觀察鹽城各項先進農業技術之時,夫差神色有些複雜的來到了鹽城,來到了債券交易所附近。
對於鹽城,對於姜華,夫差的觀感很是複雜。
第一次聽說鹽城的時候,還是百家元年,百家爭鳴期刊剛剛釋出的時候,那會兒夫差是因為百家爭鳴期刊才知道鹽城的,那個時候夫差並沒有太過看中姜華。
可是後來,叔叔相柳被姜華逆伐了。
從那時起,夫差就開始認真研究姜華,非常認真。
等到百家十五年的時候,姜華突破的訊息傳來,又是先天真人,又是初代君主,那個時候,夫差就已經把姜華看作是未來的對手了。
在夫差看來,等到未來自己成了吳侯,這鹽城一定是心腹之患!
可是當隔壁的越國,在鹽城的幫助下,飛速發展的時候。
當越國的收入從一年幾千億,變成一年幾萬億,再到如今的一年幾十萬億之後,短短几十年內,越國的國力飆升許多倍,如今越國國內全民竟然都能吃上飽飯了,這你敢信?
這事兒放到五十年前,打死夫差都不信。
後來夫差也曾經前往越國仔細觀察,最後得出了結論:這些庶民之所以能吃上飽飯,不是貴族們轉性了,純粹是庶民吃飽飯之後,掙的錢才能更多,純粹是吃飽飯的庶民,利用價值更大,僅此而已。
看到越國的巨大變化,夫差就想起了吳國這一萬年來的變化。
據說一萬年前,伍子胥來到吳國之前,那時的吳國,就和五十年前的越國一樣,野蠻、落後,那時的吳國,也是地盤大人口少,開發程度低。
這一萬年來,吳國開發程度有了質變,雖然沒法和中原諸侯相提並論,但是容易開發的地方基本上都開發完了。
吳國的收入,也從一萬年前的幾千億,進步到了五十年前的幾萬億。
再到後來,看到越國在鹽城發債之後,吳國也嘗試在鹽城發債:憑什麼勾踐那種貨色能發展,我大吳就不能發債了呢?
秉承著這種想法,吳國也跑到債券交易所發債了。
一開始的時候,吳國發行的債券比較少,也就幾百億,大家也都積極認購。
慢慢的,吳國發行債券數目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