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讓她去和各家企業談收購的事,則是接觸為主,收購為輔。
江山之所以要把事情全權交給陳霜兒處理,表面上看,好像是在坑陳霜兒。
但實則,他是有自己的用意的。
因為不用想也知道,股市沒崩盤之前,各家企業都不會同意他們的低價收購的。
而當股市崩盤時,情況就會逆轉了,到時候,就是別人來找他們了。
以後要想在歐洲市場立足,陳霜兒作為江山的代表,必須要累積夠資本,無論是人脈資源,還是商業資本,對於她以後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相較之下,收購反而是不怎麼重要的。
你如果不提前表明意向,並提供渠道的話,到時,人家大機率是不會來找你的,不是他們不想賣個好價錢,而是他們甚至都想不到那一層,因為距離太遠了。
這就好比,在國內生活的人,不知道非洲人的生活習性一樣。
他們現在做的,其實就是在拋誘餌,誘餌丟擲去以後,等著魚上鉤就行。
江山在歐洲市場毫無根基,且他的基本盤,距離歐洲實在是太遠太遠。
從江山手裡接棒後。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陳霜兒一直在各個歐洲國家之間奔波。
他們會優先選擇近距離的熟悉資本,而不是江山這,遠在華夏的陌生資本。
……
接連幾天,不是在碰壁,就是在去碰壁的路上。
但陳霜兒也不是全無收穫,透過這幾天時間,她對歐洲市場有了更深的瞭解。
歐洲國家頭部的網際網路企業,她基本上都跑過了。
無一例外,當得知她的低價收購計劃後,對方瞬間就沒了好臉色,甚至還被人轟出過門。
深度瞭解過後,陳霜兒對歐洲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更加不樂觀。
他們的國家體量本來就小,這就導致,他們很多的企業,走的都是短小精悍的路線。
對各家網際網路公司的核心科技以及賣點,也有了自己的深度剖析。
“歐洲的國家一大弊端,就是土地不大,但國家卻很多,資料太分散了,這就註定,他們的企業體量,是很難做大做強的!”
短小精悍,碰上真正的巨頭,輕輕一捏就死透了。
當經濟發展向好時,興許還能相安無事,可一旦經濟發展開始滑坡,差距就開始體現出來了。
這要放在以前的話,沒問題。
但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企業的競爭,並不止步於一國境內。
她現在也算是明白,為什麼江山會那麼肯定,收購計劃一定會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