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高,這也是意味著,他們的紡織產品,必須要提高價格,才能保證利潤。
相較之下,國內的人力成本低,且有足夠多的生產人口,一樣的紡織產品,國內可以做到更低的價格,也能保證一定的利潤。
靠著這一優勢,國內紡織業的出口,可謂是無往不利。
畢竟,消費者都是用腳投票的。
差不多的紡織品,那怕出口包含了不少關稅,國內的價格依舊更低,他們沒理由不選。
對於此類情況,發達國家也有自己的應對之策。
那就是拋棄紡織業的低端商品,轉而攻佔更高階,利潤更高的紡織業奢侈品。
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世的奢侈品品牌,基本上都是外國貨的主要原因。
普通的紡織商品,他們根本打不過,所以只能轉換戰場。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奢侈品就是高質量。
本質上來說,奢侈品賣的就不是商品質量,賣的,是營銷。
而眾所周知,世界主流話語權,是掌握在西方手上的。
靠著這一優勢,他們可以很輕鬆的把營銷做起來。
奢侈品自然就紅火。
雖然出口和內銷的利潤,遠遠比不上之前的倒賣,但勝在時事變遷,發達國家有意摒棄低端紡織業,量足夠大的情況下,薄利多銷也能保證可觀的利潤。
瞭解完劉建兵所領導的江浙紡織業。
接下來就是黃明朗所主導的香江房地產了。
因為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環境,多方勢力均在此匯聚,靠著多方頻繁的交流,香江的經濟也是一片向好。
而經濟又刺激了房地產。
畢竟,有錢了以後,人們都想換大房子。
對於房地產,黃明朗也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的。
因為香江可用的地皮都掌握在他手上,所以他大搞限購,每次只開發寥寥幾個樓盤,靠著不平衡的供需關係,賺了個盆滿缽滿。
江山的諸多產業之中,尤以黃明朗所領導的香江房地產,表現最為亮眼。
之後就是蛙島和霓虹國的產業。
蛙島的科技企業,雖不及白頭鷹國的科技企業,但靠著網際網路的熱潮,市值也是不斷增長。
霓虹國江山投資入股的企業,在江山的引導下,都全部搬到了國內。
靠著自身的技術積累,以及國內的整體上升期,市場表現良好。
產業結構的整體向好,給江山創造了穩定大後方的同時,也為他賺到了相當可觀的財富。
那怕是刨除掉後續產業規模升級的必要資金儲備,依舊還有不少的盈餘。
這意味著,江山可以全力佈局,為下一個風口,網際網路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