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大毛雖然取消了公有制,但諸多產業,依舊是以私有制的形式,被大毛執政黨把控。
只要他們願意,隨時可以對產業進行干涉。
但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將主導權,都給了維埃公司,讓維埃公司做事,他們跟著收錢就好。
這也是普大帝的高明之處。
之前的公有制之所以持續不下去,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體制僵化,二是效率低下。
公有制的國營產業,從工人到高管,全部都是鐵飯碗,旱澇保收,這對於財政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但對個人來說,這可是一份好差事,誰也不肯撒手,尤其是那些管理層,佔著茅坑不拉屎的,比比皆是。
甚至還經常內耗,穿小鞋等現象司空見慣。
這種情況下,隨之而來的,就是效率低下。
旱澇保收,只要不出重大錯誤,每個月都有錢拿,都有福利領,長時間如此,誰還有幹活的積極性。
效率低下,是必然的。
引入企業管理,那就是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想賺錢,想過上好日子,那就得努力幹活奮鬥。
不僅能提高積極性,還將其民眾的生產價值,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但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壞處。
資本當道,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資本甚至還會反過來綁架民眾,壓榨民眾的生產價值。
於是乎,有錢的上層越來越有錢,而下層幹活的民眾,錢沒多幾分,要乾的活卻是越來越多。
資本是逐利的,而這種發展程序,也是必然的。
凡事,都是沒有盡善盡美的。
普大帝的持股,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這種情況的發生,對維埃公司起到一個監管作用。
只要勢頭不對,他便可以利用股權進行干涉,甚至是奪過控制權。
……
入主大毛的諸多產業之後。
江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大量落後低效的產業全部砍除,集中力量發展優勢產業。
等用優勢產業攢足了錢,再進行產業擴充套件。
大毛的優勢產業,主要有兩大類,軍工,以及能源,欠缺的是輕工業。
江山因地制宜,從能源產業開始發力,業務發展方向,自然是身後的國內。
國內雖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能源方面一直很欠缺,時常被掣肘。
而大毛這邊,人少地廣,能源豐富,和國內在一定程度上,堪稱是完美的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