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出了一口氣,林照放下心來。
此前火龍道人給其講述修行界常識的時候,說過根骨相性的數值,對於未來修行的影響。
就理論而言,根骨相性超過一點,就能修行,但從古至今,從未聽過根骨一點的修士能突破培元期的。清微宗的收徒要求裡面,根骨相性必須超過三點。
而根骨為零的就是普通凡人,既無法感應天地靈氣,也無法吸納入體,因為吸納入體後也會消散,無法留住。
凡人中的先天武道高手,所能吸收入體的,也只是更為精純的先天真氣罷了。所謂“先天真氣”者,只是區別於體內精氣和天地真氣,武道高手認知當中,以為天地真氣就已經很高階了,所以才稱之為“先天真氣”。
而在修士眼中,先天真氣就是個大雜燴。
按照林照自己的理解,兩者之間的差距在於能量能級的本質不同。天地靈氣精純,只有根骨達到“一”,才能吸納修行,這也就是所謂“仙緣”的本質。
正在思索,耳畔突然聽到太虛真人的聲音。
“你的根骨算是上上之資,我神霄宗立派十餘萬年,收徒時對根骨相性的要求,必須要超過四點。宗中記載,除了極個別在九點以上不說,其餘根骨相性達到八點,具備後天道體者,若無意外橫死,基本都能飛昇上界!”
“算上你,為師收了六位徒兒,根骨相性達到八點的,你是唯一一個。這是天賦,你切要珍惜。但也不要以為天資橫溢,就能隨意浪費,真正能飛昇上界的真仙,資質頂級者所佔不過一二,絕大部分根骨相性也不過中上,你可明白其中道理?”
太虛真人語氣肅然,氣機自然勃發,如同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明白,師父切勿擔心弟子會驕傲自滿,於弟子而言,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林照躬身回答師父的訓話,神情堅毅,語氣之中充滿如山嶽不動的堅定。
其一身武道修為在太虛真人的氣勢壓迫下,也自然而然發動,雖然如風中之燭,但核心的不屈不餒和堅定如山卻顯露無疑。
這下連旁邊看著太虛真人對弟子訓話的太沖,也感到驚訝了。這個孩子僅靠凡間武道,居然能和自己的師兄,成丹境高手無意識的氣勢對抗,雖然被壓迫的無抗衡之力,但顯露的意志當真強大。
更難能可貴的是,林照在此刻,也能控制自己的武道氣勢,只是表現了無比的堅定,卻沒有絲毫攻擊性。
太虛和太沖可能無法理解,甚至凡間武道高手也很難理解,能將武道外功突破“抱丹”,成就罡勁的高手有多可怕。
相比實際戰力,林照現在的確不如培元期修士,但說到精神意志,哪怕是玉液期也不一定比的上林照。
金鱗本非池中物,林照缺的只是風雲際會而已。此刻,拜太虛真人為師,入神霄宗山門,正是風雲將起之機。
太虛真人看著弟子表現,心裡愈發滿意,又轉首對著旁邊的太沖說道:“師弟,這些時日,幾位師兄弟可在別院?”
太沖神情不加思索,直接開口道:“除了太篤師兄半年前外出未歸,太行師弟在閉關參悟煉丹要旨,不讓人打擾。其餘師兄弟都在別院,都是平常閉關罷了!”
太虛真人聽完點點頭,跟太沖走過去坐於椅上,開始敘話。林照在邊上站立,氣定神閒,默默想著心事。
一盞茶功夫後,三人從“測靈殿”出來,虛真人叫來一位身著青色道袍,山羊短鬚,面容削瘦,神情溫和的執事弟子,吩咐道:“志逸,這是我新收弟子,你且帶他去尋個暫居之所!”
隨即又對林照說道:“今日暫且到這裡,你隨志逸去罷。先休息養好精神,待三日後,為師會邀請同門,召開收徒儀式。屆時好好表現,莫要墜了我師徒二人的顏面。”語帶笑意,神情和藹。
“是,弟子暫且告退!”林照恭聲應道,又向太沖道人行禮告退。
隨即轉向志逸,出言道:“有勞了!”
“師叔客氣,此乃弟子本分。”志逸神色無絲毫不耐,只是目光有些好奇,引著林照走過青石臺階,七繞八拐,向龍首峰山腰處行去。
太虛真人看著二人漸漸走遠,手中撫著長鬚,雙眉緊蹙,神色有些肅然,許久未動。
太沖真人見自家師兄半天未出聲,神情似是思索著什麼,也就未曾打攪,在旁邊安靜等待。
“師弟,我這關門弟子的資訊,暫時不想傳出去,尤其是後天雷霆道體這一訊息,所以還請師弟代為保密!”太虛真人直接用法力傳音,神情嚴肅。
太沖真人聽完,一時並未出聲,只是挑了挑劍眉。片刻後才看著太虛真人出言道:“師兄,你可是擔心門中那人?”
太虛真人未等太沖真人話語說完,單手下壓,做出一個噤聲的姿勢。
太沖真人頓時不再多言,只是再次認真點點頭!
話說林照跟隨志逸,一路爬階踏徑,東拐西繞,向著暫居之所行去。
一路上,兩人隨意閒聊,林照才知整個“南靈別院”修士並不多。偌大山峰,也才幾百人。
像引路的志逸,此前在測靈殿遇到的志鴻、志青等都是“志”字輩執事弟子,比林照低一輩。這些弟執事子大部分都在培元期修為,少數是玉液期。
南靈別院的弟子,大部分來自中洲,接到宗門任務,來南靈別院當值和修行。也有些出自南域靈州,跟林照一樣,都是外出遊歷的神霄修士,看到有資質出眾,心性過人之輩,便收下作為弟子。
走了約兩盞茶的功夫,二人來到一處石崖上方,崖頂的岩石突拱向前,形成一個鷹嘴的形狀。石崖之上,靠近山峰位置,建有一座石屋。
石屋通體都是用半米厚,一米長的青石條鉚砌,石條之間結合緊密,薄紙都難入其中。推開石門,一個簡單到極點的石室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