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大漢再加兩個州
……………………………………
劉虞舊部的情緒都很高昂,能夠加入漢正軍,跟著文聘混,讓他們覺得前途光明。儘管剛剛被閻柔砍死的那個叫“利敦”的鮮卑人,屍首都還沒來得及被拖走,便已經被人們遺忘了。
但是,文聘並沒有忘記,絕不能讓類似之事變成隱患,於是對閻柔說道:“你去問一問,還有多少人不願意留下來,給他們發糧發餉,讓他們回去。但是,走之前,必須一個個都查清楚,在大漢國內,殺過人的,全部斬首,劫掠過的,全部俘虜!”
“軍長……”
“這是軍令!”
閻柔還想辯解,但是文聘已不容反駁。
閻柔的手下是一個很複雜的群體,雖然主體是鮮卑人,但是也有烏桓人,東胡人,還有被擄走或是逃走的漢人,甚至當年跟著張舉、張純造反的人。他們有時像個小小的部落聯盟,有時也像一夥超大的馬賊強盜,要是誰能出得起錢,他們還可能變成僱傭軍。閻柔可以說成是智勇雙全,與閻志聯絡上之後,又能得到一定的家資支援,所以他這股勢力也不容小覷。
然而,無論閻柔如何努力,結交周邊也好,遠處劫掠也罷,都只是為了能帶著部眾們活下去,夾縫生存而已,並且,在別人眼裡,他們始終是一群“不正經的玩意”,雜牌中的雜牌。
所以,文聘說他們也可以加入漢正軍的時候,他就想帶著大家博個正經出身,文聘說大家都是大漢國人的時候他就想把部眾們全都遷回來。
閻柔深知,別看文聘貌似謙和有禮,其實他比公孫瓚更強勢,因為他身後是整個大漢,他就代表的是大漢。以後由他坐鎮幽州,必定非敵即友,想要夾縫生存也會難上加難。這是部眾生死存亡的大事,同時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閻柔怎麼能允許一個利敦說了一句沒腦子的話,而讓大家遭受滅頂之災呢?
這些願意跟著閻柔一起出來拼命之人,都是閻柔的兄弟,殺一個利敦尚且心痛,又怎麼忍心再舉屠刀呢?然而閻柔還是殺了,既然軍令已下,他就不得不給文聘一個交代,死的人主要都是利敦的心腹以及親朋好友,而俘虜就是他們的家眷。
…………
最後一批青州移民順利地透過軍都陘,前往上谷安置,新任的幽州州長鮑信與新任的兗州州長陳宮交接過後,便只讓兒子鮑邵領幾名家將做護衛,帶著自己的主簿潘勖匆匆趕來幽州。
潘勖字元茂,陳留人士,才敏兼通,原本的歷史上,荀彧去世,碑文便是由他所撰。也許現在潘勖本人並不算太出名,但是他將來還會有個侄子叫潘岳,即後世聞名遐邇的“潘安”……沒錯,這位就是古代第一美男的大爺。
於此同時,副州長韋端以及其他官員也先後抵達,使得文聘終於能夠鬆了一口氣,專心軍事。
按照軍部令上給出的擴編編制,第四軍可擴編第十九師與二十師,然後文聘提請楊秋擔任十九師師長,韓猛擔任二十師師長。八萬多的幽州舊軍裡邊,只抽了不足兩萬人,其他所欠兵員,都是從冀州B級軍團之中抽調的,並且,兩個新建師需要大量底層軍官,所以從張頜師、高覽師抽調了不少老兵,而還給他們的都是一些“新兵旦子”。
張頜和高覽意見大了,咱哥倆前前後後忙活了這麼久,人都曬黑了,腿都跑細了,合著給老韓、老楊做了一道菜,還得給他們帶“新兵旦子”。
韓猛與張頜、高覽本就相熟,打趣說:“咋滴,要不我傳你們兩招槍法?”
可不是麼,第四軍之中,除了文軍長與張師長的槍法讓人服氣,現在這位韓師長的槍法同樣讓人服氣,挑單個的話誰也不敢保證能收拾他,於是張頜與高覽準備群毆。
楊秋拎著大刀片子在一旁說道:“先別急著打,我到底是跟誰一夥的?”
嘿,這位關西來的兄弟,你這是開玩笑還是嚇唬人呀?還別說,楊秋這口刀也絕不是吃素的,關鍵是人家來的時候還都帶著毛驢。從前用一個師打他一個旅估計都得頭痛費勁,何況現在人家也有了一個師呢?
張頜笑呵呵地說:“老楊,你當然得跟我一夥了,往後恐怕咱哥倆呆在幽州的時候會長一些。”
楊秋詫異地問道:“那張師長去做啥?”
這個“張師長”說的是張繡,文聘帶到冀州的第一大將,張頜酸溜溜地說:“他呀,估計還要去辦大事呢!”
鮮于銀原本是劉虞帳下騎都尉,這一次接受改編,被安排在楊秋的十九師轄下,擔任旅長,也是這次幽州舊部改編的最高軍職。其他人像鮮于輔,閻柔、閻志,難樓、齊周,尾敦、張贊,有營團有督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