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饒小智的第一部長片《你好,瘋子》還沒上映,還處於不溫不火的宣傳期,發行公司水平太次,根本激不起什麼水花。
接到邀請後,他沒怎麼猶豫就答應來當這個副導演。
不為別的,就為了下部電影能找克萊斯特發行,他已經能夠預想到自己的處女作是什麼樣的評價,或許還會有人說是一部被忽略的高分國產電影。
高分他不排斥,但被忽略真的不要再有了。
所以,他這個話劇金獅獎最佳導演心甘情願的跑來當個副導演,幫助《新蜀山》導演林冬籌備他的新片。
好在這部《孤城》要到明年下半年才開始拍,現在也就是前期準備,並不耽誤他籌備自己的新電影。
說不定還能找克萊斯特談談投資呢。
林冬這邊聊得起勁,那邊金馬獎的紅毯走完,進來的人越來越多了。
有他比較喜歡的演員和導演,也有他比較討厭的。
比如柯震凱,內地已經把他給封殺了,但是他在這邊依舊可以拍戲商演,甚至入圍了本屆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而作為今年上映了一部《湄公河》的林冬,他連瞧這人一眼都覺得礙事。
當然,這位曾經就在他面前吃過癟的小鮮肉,即便現在到了自家地盤成了地頭蛇,他也沒有絲毫挑釁林冬的意思。
降智光環失效,缺少了十幾碼的範圍。
而且林冬此時已經作別了張莀,正和本屆金馬獎執委會竹蓆張愛家,還有本家金馬獎評委會竹蓆許愛華談笑風聲呢。
兩位阿姨找過來,林冬立刻就成了全場焦點。
“希望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徐導應該會籌備新片吧?”林冬不相信許愛華的電影能賺錢,就好比他相信自己今年回不了巫師世界一樣。
非常篤定。
畢竟,一個人拍了幾十年電影,捧了無數影帝影后,卻從來沒多少票房。
這就是品牌效應啊。
“暫時還沒想好拍什麼,人已經老了,精力大不如從前,大概也沒幾部作品了。”許愛華嘆息說道。
“怎麼會,我覺得咱們可以再奮鬥二十年。”張愛家在一邊笑著說道。
這兩人身上有太多的相同之處:同為女性導演,都擅長拍攝文藝片,都早已到退休年齡,都獲獎無數,都已出書……還有,都還在堅持,都還在奮鬥。
都是傳奇啊。
即便是能賺錢,其實林冬也願意支援她們的新片。
這份堅持就很令人動容。
“兩位但凡有什麼想拍的片子,請一定找克萊斯特,絕無二話。”林冬給了自己的承諾。
“已經很對不住了。”許愛華很抱歉。
《黃金年代》拿到了克萊斯特七千萬投資,票房五千多萬。
她還不知道已經拍完,但明年才會上映的《明月幾時有》票房幾何,但是她清楚自己賠錢專業戶的實力。
為了和許愛華拍電影,很多演員採用自降片酬甚至零片酬的方式降低製作成本。
這依舊無法阻擋許愛華電影打破口碑好票房差的困境。
這個困境讓許愛華成為投資人的噩夢,沒錢拍電影是許愛華的日常。
金馬獎評委會竹蓆沒錢拍電影,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