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這次來,打算商量一下,這部劇該怎麼投資。
缺錢?
不存在的。
寧海的電影很少缺錢,他自己就有錢,合作伙伴一大堆。
說是要林冬投他下一部戲,實際上,林冬想全拿了,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同意,頂多說分給他一些。
“算出來成本了嗎?”徐朗問。
“製作成本預估3500萬,宣發預估3000萬,總成本6500~7000萬,我答應了別人,大概會拿走三千萬左右的份額,還有四千萬咱們分一分。”寧海說道。
他也有本事自己包圓。
但是電影就是電影,如果真的零風險它就不叫電影了。
《黨同伐異》的失敗,讓導演格里菲斯終身負債。
影史上最賠錢的電影《埃及豔后》,曾讓福克斯瀕臨破產。
9200萬投資1000萬票房的《割喉島》,讓卡洛克影業關門大吉——美金。
1.37億投資3210萬票房的《最終幻想》,逼得東家賣分公司填賬。
就算是幾十億資產的大公司,也有因為一部電影就倒閉的,在投資之前,他們也不知道電影是賠是賺。
傻子都知道要投資會賺錢的電影。
如果以上舉例都說是國外的公司,而且歷史久遠。
那麼要說在今天國內影史上,哪部電影最有話題,周龍星的兩部《大話西遊》無疑有恆久的話題性。
原本《大話西遊》僅有一部,但在拍攝過程中,隨著想法越來越多,電影的長度也越來越長,最終分成了上下兩部。
六千萬港幣成本,只收到了五千萬票房,賠了至少四千萬。
對於當時剛剛成立電影公司的周龍星來說,《大話西遊》直接讓他的公司破產。
難倒有人會說周龍星不是票房保障?
所以,再穩妥的專案,大家都不會把雞蛋全都放進一個籃子裡——林冬例外,他總是想著一把能夠賠的乾乾淨淨。
四千萬的蛋糕,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我自己拿一千萬,給林冬你的克萊斯特文化傳媒一千萬,剩下的咱們用新公司投,怎麼樣?”寧海心裡已經打好了草稿。
如果沒有新公司成立的話,可能還更復雜一些,現在就沒那麼複雜了。
“等一等,要不我的克萊斯特文化傳媒就不投了,全都用新公司吧,這樣大家都可以多賺點,虧也虧不了多少。”
林冬學聰明瞭。
寧海這電影,別的不說,單就徐朗和周勃這陣容,外加寧海組成鐵三角,它能賠錢?
克萊斯特文化傳媒投一千萬,說不定就能賺回來五千萬。
可是這五千萬是系統的錢,林冬還要想方設法的虧掉才行,不如讓歡趣影業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