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昱與劉虎交談了一下,劉虎雖然意外,但是想了一下,還是聽從了何昱的意見。
當天劉虎就加入了喬紫的材料研究團隊。
而喬紫作為全國有名的材料專家,雖然看似名聲不顯,但是跟著泉九發射中心的負責人學習,說出去也是一個資歷。
劉虎學的很認真。
喬紫對於何昱把自己的研究生突然甩給自己的行為,雖然有些意外,但是並沒有拒絕,而是點頭同意了。
安排好了劉虎之後,何昱也是帶著團隊開始真正的攻艱,進行航天發動機的設計。
在暢天發射中心裡所有的裝置都是華國最為頂尖的。
何昱開始設計了之後,也是遇到了真正的難題。
整體火箭設計比飛機更加的複雜,要考慮的東西多上太多。
而航天發動機原理其實並不複雜。
甚至比航空發動機的原理上更簡單,可原理終究是原理,如何把航天發動機效能發揮的更強,那就意味著需要真正的本事了。
這也是錢源天想邀請何昱過來的原因,也是為了給航天發動機尋求創新。
在暢天發射中心裡,慢慢形成了三個團隊。
何昱的新航天發動機的團隊,由泉九發射中心帶隊過來支援的材料團隊,同時,還有著本身的航天研究團隊,負責整體部份,也是修復著之前的航天發動機,尋找著問題,與何昱雙管其下。
三大團隊看似自為政,可是卻合作的親密無間,甚至很多資料都是共享的。
比如之前航天發動機的故障識別。
聶強軍時常會來,可都沒有長呆,畢竟現在龍五專案近乎從頭開始,可以說時間沒有個兩三年,估計很難再發射。
畢竟整體火箭有著十幾萬個部件,牽一髮而動全身,資料更是成百上千萬條,這些工作量核實起來,極為複雜。
在投入了工作之後,何昱也是對團隊進行了分工,團隊成員主要攻克冷卻系統,而他則是負責其它。
除了最初的十五天的時間研究之前的航天發動機,他天天利用著賈無敵的運算能力,推算著資料。
燃料儲存室,貫注的機制產不復雜,主要是旋渦泵與燃燒室,這兩個是最難的大頭,而利用著現有的資料,何昱把旋渦泵設計了一個雛形,然後交給賈無敵運算推演。
就再一次投入了燃燒室的研究。
時間,近乎是一天天的流逝。
外界與何昱親近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點影響,燕工大何昱的室友,何昱的老師,都受到了採訪。
受到影響最深的,或許就是溫沫橙了,在一開始不少人異樣的眼光,甚至有人找她要簽名。
不過,隨著她在燕大畢業,然後轉投到了另外一個學科裡,醫藥研究,她的訊息也是在慢慢的淡忘著。
雖然燕大的醫學部,比不是北協合,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但是燕大的醫學部,在醫學領域上來說,真的不弱。
甚至燕大醫學部有著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注重醫藥領域的科研,這也是溫沫橙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