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也是在回到營地的時候,接到了袁紹的盟主令。盟主令的內容自然與曹操收到的是一樣的。
不過,公孫瓚並沒有想太多,只是感覺鬆了一口氣……
終於又看到攻打劉戰的希望了!
公孫瓚將盟主令丟到一邊,開始享用起軍中兵士為他特意烹飪了美味了……
是的,只有美味,沒有佳釀。
自古以來,但凡漢軍嚴明之將,都是奉行“軍中打仗不飲酒”的漢軍宗旨。公孫瓚也是這其中一位,只要是行軍打仗,公孫瓚都會重申軍中之禁酒令,但有違令者,不論是誰,一律斬首。公孫瓚雖也好酒,卻也是一個極為自律的人,只要是一打仗,他就帶頭禁酒,軍中好酒的將士無人不服,沒有一個人有怨言。
老大都禁酒了,你還能怎樣?
只一條,忍著唄。
軍中還有一條鐵律就是,但凡好酒的將士,十有八九都是善戰勇猛之士,打起仗來絕不含糊,一個頂仨。
每逢打仗,公孫瓚軍中的好酒的將士們,都把禁酒憋出來的一股勁用在了對陣衝鋒上,竟是比平時更勇猛了。或許,這也是公孫瓚稱雄遼東的一大原因?
呵呵……這也不好下定論了。
公孫瓚發現,軍中禁酒了,打仗卻越來越順了,勝仗也越來越多了。
於是,公孫瓚更加堅定了執行“禁酒令”的決心。
這麼多年下來,公孫瓚的大軍形成了與旁人不同的氣質。
公孫瓚風捲殘雲般用完美食,又在營地各處巡視了一番,才放心的回到營帳。經過趙雲突襲一事,各路諸侯營地全都戒備森嚴起來,公孫瓚也不例外,他也擔心趙雲再冷不丁的來一次偷襲。
凡事,還是預防著點好一些……
公孫瓚正要入睡,卻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劉備不知去向。
玄德為何不見人影了呢?難道是畏難潛走了……
要走也不提前打個招呼,這個劉備真不地道啊!
哪日他若再來,某非給他個難堪不可……
公孫瓚吐槽了一會兒,便不再想劉備的事,安然躺下去會周公了。
……
第二日,巳時未到,各路諸侯便早早地候在了袁紹中軍大帳,等著袁紹解說良策。
諸侯們個個精神抖擻,全然沒有了昨日的頹廢。
昨日,雖然最後只有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廣陵太守張超、西涼太守馬騰六路諸侯答應曹操與公孫瓚一起進攻洛陽的劉戰,但是,各路諸侯中,大多數是被曹操、公孫瓚二人說動心了的,他們只是擔心曹操、公孫瓚另有圖謀罷了,要不然曹操、公孫瓚二人為何如此執著的非要進攻劉戰呢?
收到了袁紹的盟主令之後,搖擺不定的各路諸侯這才下定主意,跟隨大軍一起進攻劉戰,打敗劉戰之後,肯定能提到不少好處。這麼好的機會,沒有人會選擇放棄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曹操、公孫瓚二人暗中勸說,恐怕袁紹的盟主令也不會好使了。
袁紹的盟主令,就像往各路諸侯心理天平的一邊放上了一根稻草。
巳時已到,袁紹如約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眾人一見袁紹出來,罕見地齊齊地朝袁紹拱手一禮:“吾等恭候多時,還請盟主說明是何良策。”
袁紹掃了一眼眾人,先是朗笑一聲請眾人入座,接著坐在帥案之前,說道:“諸位,稍安勿躁,本盟主先為大家介紹一位賢士。”
袁紹說完抬手一指身後的劉備,說道:“這位是劉備,諸位對他可能不太熟悉。呵呵……但是攻打劉戰的良策卻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後來又經過某與帳下謀士連夜計議,這才有了決斷。”
袁紹話音一落,劉備的臉不禁黑了下來。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人的臉也黑了下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