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光陰荏苒。
轉眼到了中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87年。
這一年,荀爽為劉戰操辦的加冠禮,取表字雲啟。加冠禮後兩個月,荀爽又為劉戰操辦了婚事,把蔡琰、貂蟬、郭欣、蓮兒四女一同娶進了王宮。
新婚之夜,王宮裡男女嬉笑的聲音徹夜未停。
王宮就是劉戰的新居,是按照諸侯王的規格新建的宮殿,位於陽翟,比聽雨軒略微大了一些,格局上基本上和聽雨軒一模一樣。至於傢俱擺設上,自然也和聽雨軒如出一撤,該用桌椅板凳的絕不用案几席墊……
本來,劉戰不願鋪張,可是荀彧卻說,‘王不能自重於己,何以教部署重於王?節儉重義乃王之美德,然此須以規為本。是以,王若行王之事,享王之祿,潁川之官方可安守本分,安享俸祿……’
劉戰無奈,只得將此事交由荀彧全權操辦,又修書一封,向劉宏要了六千錢,用以修建王宮。建造之前,荀彧又組織潁川各大世家豪族出錢出力。王宮用時兩年建成。
三年來,潁川又恢復了往日的富庶與繁華,府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各州郡商賈雲集,大量流民湧入,其中以南陽、汝南、陳留、江夏等郡最多,幾年下來,潁川人口突增至三百多萬。對於流民,荀彧鼓勵他們開墾荒地,按照十稅一交納稅賦。這一舉措使流民得以潁川安居樂業。百姓口口相傳,天下皆知潁川劉戰之名。
……
這一日,劉戰把荀彧招至宮中,商議招募人才之事。
“舅父,是時候釋出招賢令了。”劉戰看著荀彧說道,“人口激增,各縣官員都要忙不過來了,得選一批青年才俊充實一個各地的官吏隊伍了。”
“啟稟我王,臣已將求賢令擬定完畢,但請我王玉覽。”
荀彧一板一眼地認真說道。關於稱呼這個問題,劉戰不止一次地告訴荀彧,‘一家人不必如此注重君臣禮儀’,可是,荀彧卻是死活都不同意,堅持以君臣之禮對待劉戰。作為後世來者,劉戰又不願直稱荀彧的名諱,就以“舅父”稱之。所以,就出現瞭如此一幕:劉戰稱荀彧為“舅父”,荀彧稱劉戰為“王”。
劉戰點了點頭,說道:“哦?知我知,舅父也。我就不看了,舅父擇日釋出即可。”
“求賢令只能招募到一般之才。”
“是啊,潁川書院的那些學子也快學成結業了吧。”
“還有不到兩月。”
劉戰思忖片刻,說道:“奉孝說近日要來王府謀個差事,舅父可要多多照拂才是啊。”
“那給奉孝安排個什麼職位呢?”
“看他個人的意思吧。還有陳群,應該會和奉孝一起來王府任職,到時給他安排個合適的職位。”
“嗯。”荀彧點了點頭,沉吟一會兒,說道,“黑雲山寨那四萬人馬能不能先不進潁川?”
“舅父是不是覺得太過招搖了?”劉戰微微一笑。
“正是,如今各州郡人心浮動,流言四起,一旦四萬人馬開進潁川,必會引起各方的注意,只怕到時有人拿這個做文章,對我王不利!”荀彧看向劉戰,說出了自己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