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周瑜來到蔡府拜訪蔡邕。
蔡邕沒見人小鬼大的周瑜來訪,一臉歡笑地把他引到正廳。蔡邕知道周瑜天賦異稟、聰慧善謀,對周瑜的才智也早有耳聞,所以也沒把他當小孩子來看,就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小周瑜。周瑜雖然只有八九歲,但是他具有異於同齡人的老成持重,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的名聲早已傳得路人皆知。
正廳之中,二人分賓主落座。
蔡邕輕撫著花白的鬍鬚說道:“賢侄,老夫猜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說吧,這次來是為了什麼事?只要是老夫能辦到的,一定照辦。”
周瑜也不客氣,起身向蔡邕一禮,開門見山地說道:“大人,小侄此番前來確有一件事要與大人講。”
蔡邕一言不發,靜靜地等待著小周瑜的下文。
周瑜繼續說道:“小侄以為我琰姐姐嫁於劉戰有三不妥,所以特意來相告,希望大人三思。”
蔡邕神情一頓,說道:“哦?——是哪三不妥?”
只見周瑜微微一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說道:“一不妥,門不當戶不對,此乃婚姻之大忌。琰姐姐出身官宦之家,才色雙絕,是很多青年才俊心中的女神,而劉戰卻是一介草民,默默無聞、缺乏教養。讓琰姐姐下嫁給劉戰,分明是把天鵝肉送到賴蛤蟆嘴裡。”
蔡邕聽了不以為意,他倒是不在乎劉戰的出身,只要劉戰能對蔡琰好就行。
周瑜見蔡邕波瀾不驚、面色平靜,不禁有些疑惑,繼續說道:“二不妥,劉戰此人來歷不明,在洛陽乃至我大漢十三州了無痕跡,也不知是從哪裡突然冒出來的,另外他無依無靠、無才無德,未來前途定是一片渺茫。照這樣發展下去,那劉戰將來必會過著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日子,琰姐姐跟著他也只會吃苦受累。”
蔡邕心神一動,周瑜的一句“來歷不明”,又勾起了他對劉戰來歷的好奇和擔憂。蔡邕微微皺眉,也不說話,抬手示意周瑜繼續說下去。
“三不妥,劉戰行事魯莽,將來必定會闖下禍端,這樣就會給琰姐姐帶來不可預料的災禍。”
周瑜一句話又將蔡邕的思緒帶到了那日宴席之上。蔡邕想到了劉戰氣暈衛仲道的情形,不禁覺得劉戰行事是魯莽了點。
見蔡邕有些動搖,周瑜又說道:“大人,此三不妥只是瑜看到的劉戰的冰山一角,真實的他到底有多麼不堪,恐怕只有以後才能知道,不過到那時就是後悔也晚了。”
蔡邕雖然被周瑜的話說動了五六分,但是他也不會立即表態,只見蔡邕看向周瑜,說道:“賢侄,你說的這些老夫會慎重考慮的。不過話說回來,你是為了誰家的公子來當說客的?”
周瑜一愣,沒料到蔡邕會想到這一層,他的臉上飛快地掠過了一絲尷尬,微微一笑道:“大人多慮了,侄兒只是不想琰姐姐所嫁非人罷了。”
蔡邕捕捉到了周瑜臉上一閃即逝的尷尬,也不好點破,只得朗聲一笑道:“哈哈,如此就好。”
二人說完蔡琰和劉戰的婚事,又敘了會兒閒話,周瑜便起身告辭離去。
周瑜走後,蔡邕又找來蔡琰,把周瑜的“三不妥”講給蔡琰聽。
蔡琰聽後,不以為意,輕聲道:“爹爹,劉戰公子絕不對來歷不明之人,而且公子他文武雙全,胸有珠璣,將來絕不是碌碌無為之人,至於門當戶對之說,只是世人的愚見罷了,爹爹不必為這些憂心,女兒此生非劉戰不嫁。”
聽了蔡琰的話,蔡邕長出一口氣,說道:“琰兒,為父相信你的判斷,倘若你所託非人,為父這裡也永遠都是你的家,你可以隨時回家。”
蔡琰聽了蔡邕的話,不禁有些傷感,雙眼浸著淚水來到蔡邕身邊為他捶背……
……
李彥宅院之中,郭欣、貂蟬二人笑吟吟地在一旁看著劉戰操練長戟。透過幾日的相處,二女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不再為了劉戰而爭風吃醋,宛若親密無間的閨蜜,有事沒事就湊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貂蟬看著揮舞長戟的劉戰,對郭欣說:“姐姐,你還不知道吧,其實郎君再洛陽還有一個紅顏知己。”
郭欣一臉驚訝:“什麼?——戰哥哥真是花心,也不知道要找多少個女子才肯罷休。嬋兒妹妹你說說,她長什麼樣兒,有你漂亮嗎?”
“我只是在路邊見過一次,匆匆一瞥,看得也不是太仔細,大體上看肯定沒有姐姐你好看,嘻嘻。”
“你就別取笑我了,嬋兒妹妹,我看是沒有妹妹好看才是真的,這世上哪有比妹妹好看的人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