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年前,一共從天麻基地挖出了六噸天麻。
新鮮天麻的價格在一塊二左右,除開技術諮詢費用、人工費、運輸費。
淨利潤四千多。
在人均年收入不到三百塊錢的小山村裡,天麻基地一年能賺四千多,算是不錯了。
只是兩位舅舅讀書少,不重視技術在天麻種植中的作用,等天麻種到了菌棒裡之後,自以為學會了種植天麻的技術。
為了省錢,他們打發走了技術員,出了事也不聯絡,導致基地中的溫度與溼度不達標,大片菌絲枯死,否則今年的收入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
這件事也給他提了個醒兒,兩位舅舅水平有限,做幫手可以,讓他們動腦子確實有點勉強。
而且他從阿媽口中聽到了一些流言,說他顧猛在學校待著,除了當初掏了五千塊錢,請了一個技術工蓋大棚,買天麻種子,別的什麼都沒幹,佔了大便宜。
他不想知道這話是誰說的,卻有點明白跟親戚做生意的弊端,該論利益的時候,他們論情分,該講情分的時候,又算起了小賬。
為了避免以後親戚的關係鬧僵,他打算再引進一個合夥人,一個聰明點的人。
.....
年前狀元橋已經正式建成通車。
當時顧猛沒在,鎮上沒有舉行通車儀式。
正月初三,鎮上補辦了一個通車儀式,顧猛是鎮上的吉祥物,自然少不了他。
在儀式上,他放出風去,想轉手天麻大棚的份子。
最先找上門的人令他很詫異,趙家的趙宏,趙佳也在一邊陪同。
趙宏表示,兩家喝過了和解酒,以前的事就不能再計較了,顧猛要轉讓天麻基地的分子,對趙家應該一視同仁。
顧猛估摸著,趙家有可能想透過這件事來試探一下,自己究竟有沒有真的跟趙家和解。
趙佳在一邊可憐巴巴地看著,眼中帶著央求,還拉著顧媽媽做幫手。
顧猛深思熟慮了一番,顧家與趙家有矛盾,可這種矛盾利用起來,未必不能一起發財,趙家人都是聰明人,有了趙家人的摻和,如同魚群中鑽進了一條兇猛的沙丁魚,希望兩位舅舅能扛得住,別被吃了。
他答應轉讓手中三成份額,手中依然拿著兩成,加上兩位舅舅外公的三成,佔了一半。
轉讓的條件不是錢,而是趙家豬飼料廠的份子。
趙家的豬飼料廠是去年辦的,有鎮上摻和,也算是集體企業。
以前專供趙家養豬場,經過一年發展,飼料廠的生意還不錯,年盈利不高,可潛力比種天麻更大。
三成換三成,趙宏不願意,趙家只佔著七成份子,給了他三成,只剩下四成,不利於控制。
最後兩人協商,三成天麻換兩成飼料廠的份子。
過了兩天,在村委和鎮上的見證下,雙方簽了合同。
顧猛當場把兩成飼料廠的份子委託給了趙佳,飼料廠是她家的,等分了紅,就當作她的零花錢吧,他沒有心思放在家裡的小攤子上。
這一舉動,趙宏很滿意,趙佳很歡喜,顧媽媽也高興。
......
過了破五,年也算是過完了,顧猛收拾好了行囊,準備去蓉城跟楊導匯合。
臨走之前,他去了一趟縣裡,處理一下另外幾攤子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