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後自然又是一番介紹和招呼,村長把付成、郭健、巫傳幸三方領頭的人都認了認,這才一起出去了。
這次還是走路,從村長家到崖頭山腳下還需要走二十多分鐘的路程,按理來說這一來一回得一個多小時應該開車才對。
但周知想著這是三方第一次過來,去程的時候走路熟悉一下也挺好的,就只和欽欣說安排人在崖頭山底下等著,等回程的時候再坐車也不錯。
這點自然早就和三方的人商量好了的。
所以等到這一行二十人到達崖頭山腳下的時候,都是熱汗淋漓了,其中腳踏車協會的兩位五十多歲的老人最是難受,都有些喘粗氣了。
在山底稍事休息了以後,周知才再次開口道:“這就是我準備租賃下來做賽道的山。”
周知指著看起來光禿禿的山道。
這崖頭山高度適中,但卻沒有什麼高大的樹木,也就半山腰有一片人高的小樹林,而山上則是怪石嶙峋的,道路也崎嶇,還有許多青綠的草叢,也沒有什麼風景可言。
“這山和周邊的山還真不同,用來修建賽道非常不錯,雖說從周老闆您發來的全景圖就能看出來,但實際看到更是不錯。”塞林設計的郭健第一個開口道。
作為賽道設計,山地腳踏車主要是要山盤,普通的山特別是川省這邊,不太適合,因為地勢起伏不符合,別以為山地腳踏車都是上坡和下坡。
平坡、輕微坡、斜坡、大斜坡大致四種,其實大多數都是平坡也就相當於是平地,然後大斜坡能作為選手拉距離的設定,否則一場比賽騎下來,即使有技巧,膝蓋還要不要?
眼前的崖頭山雖然崎嶇,但能夠修建平坡和輕微坡的地方卻佔大多數。
“確實,這地方要是修建其他不好說,但修建山地腳踏車賽道確實極為不錯。”一旁萬林的巫傳幸也點頭道。
萬林體育作為實際修建施工方,所以巫傳幸看的是土質以及石頭。
就剛才,一路上都在注意石土,倒不是說山地賽道非要什麼土地,那沒那麼誇張。
但山地賽道一定不能泥土太散或者太“重”,前者會讓騎行過程危險,後者會讓修建難度增加。
“村長關於這樹木,有些需要砍伐,有沒有問題。”巫傳幸已開始考慮實際操作。
“樹木砍伐的同意證書和資格證書還在辦,我明天催一催,這周內就沒問題。”村長周鄢對各種手續的事情門清,一問立刻就能答上。
“能透過就行,不用太著急,因為我們前期還需要做其他工作,而且我們萬林體育的宗旨是儘量保證場地的原始性,所以不會大量砍伐。”巫傳幸補充了一句。
“好的。”周鄢點頭,老村長鬆了一口氣,他還有點擔心樹木砍伐過多導致山林滑坡的事。
付成也在和同伴竊竊私語,兩個年輕小夥負責記錄。
付成是山地腳踏車協會的副會長,他對於這次賽場修建是很積極的,畢竟無論如何,多一個賽事也是能夠增加影響力的。
但付成是真沒想到,周知手筆這麼大。
山地腳踏車這種大型賽道都是市區官方修建,用來宣傳,而這鴻鵠村是私人。
目前來說,鴻鵠村的賽道在國內絕對會是數一數二,因為還從沒有一家賽道建設,同時叫來萬林和塞林設計。
作為山地腳踏車協會的,對這兩個公司自然是很熟悉,其他賽道能請來一家主持建設就很好了。
“周老闆應該也是個愛山地腳踏車的人。”付成不由想到,如果不是因為愛,絕對不會如此大規模投資!
付成對周知道:“看起來這賽道的難度不低。”
“有難度才有意思。”周知說道。
“這確實,有難度更容易邀請到不錯的選手。”付成點頭道。
“不過希望萬林的各位能夠修建好對應的醫療救護設施。”周知道。
“我們是沒問題的,就看塞林的圖紙了。”萬林的直接應道,同時還點了點塞林的人。
“當然沒問題,我們自己也玩這個,周老闆交給我們就放心。”塞林的郭健直接應道。
“我們起初就是準備在賽道每公里處設定一個標誌牌,路況變換處設定提示標誌牌。賽時兩側高處各設定一處醫療補給站,西側山頂設定一處無線中繼站,滿足賽時醫療通訊需求,以便於提供全方位的賽事配套服務。”郭健洋洋灑灑的就說出他們的初步準備。
顯然塞林的人是非常專業的。
聽到這樣的回答,這邊萬林體育的也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