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卻是黑雲陣陣,如同九幽之門洞開,厲鬼爭相爬向這人間,只是這一片的幽暗之下,人間眾人卻是陡然的一陣心神舒暢,在抬頭看向那漫天的黑雲,卻是一臉的笑意盎然。
————
地府,青竹小院。
孟婆姐姐面前依舊是那一碗的碧綠清茶,茶水安靜,茶葉卻是如同翦水秋瞳,好不活潑。卻正是因為這人間陡然升起的四道光芒,茶水微微晃動一下,波紋之中漸漸浮現一片五彩斑斕之色,片刻之後,再看去,卻正是那人間的四色,將那一碗的碧綠清茶,整整齊齊的分成了四瓣,如同一朵四葉的金蓮盛開在茶碗之中。
孟婆看著茶碗,嘴角微微揚起,隨即緩緩抬頭,微眯著的細長眸子朝著地府灰白的天空看去。目光卻是如同瞬間洞穿了地府的一片天空一樣,落在了那一瞬間變成了四色的人間。
孟婆手掌輕輕抬起,春蔥一樣的手指微微掐動,片刻之後,嘴角的笑容又是盛開了些許。一聲輕輕低喃也是在那微微張開的唇齒之間溢位:“四個小傢伙,他怎麼捨得你們?”
————
這種絕大變故,天界又怎麼可能不知曉。
金碧輝煌的金殿之上,一身九五之尊的打扮的玉帝正在一臉躲閃的轉過頭去,也順帶著將那王母遞過來的一顆葡萄躲了過去。這娘們手裡全是汗,而且還有著一股子不知道哪來的怪味,這葡萄,卻是無論如何也是吃不下的。
正在打算著的玉帝卻是目光陡然一閃,四種顏色便是陡然出現在了他的眼底之處。
人間,四色,山海經四聖獸再認新主!
只是一個瞬間,這玉帝便是不再平靜了。
而這個時候,那顆本來躲閃過去的葡萄卻又是塞了過來。
玉帝轟然起身,伸手狠狠的一拍面前的龍案。頓時那龍案之上便是一片的杯盞狼藉,而玉帝也是袖袍一拂,將那王母手中的葡萄打飛了出去,咕嚕咕嚕的滾落到了老君的腳邊。
冷哼一聲之後,玉帝轉身便走。
這猛然的一個變故,也是驚得金殿之上的眾人連連低呼。
關於玉皇大帝的傳說其實版本應該算是最多的。
有《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載:遠古之時,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為“淨德王”,王后稱“寶月光”,老而無嗣;一夜夢見太上老君抱一嬰兒入王后懷中,王后恭敬禮接,醒後就覺的有孕。懷孕足足十二個月,乃於丙午年正月初九誕下太子。太子自幼聰慧,長大則輔助國王,勤政愛民,行善救貧。國王駕崩,太子郤禪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經歷八百劫,犧牲己身以超度眾生,終於修成真道,飛昇九天之上,得萬方諸神擁戴。於是統御三界,是為“玉皇大帝”,這是其一。
而封神榜之中卻是說,當時姜子牙封神快要到最後了,有人突然問姜子牙,你封了這麼多神仙了,怎麼就是沒聽見你封玉皇大帝呢?那玉皇大帝誰來做啊?
姜子牙是打算自己來做玉皇大帝的,於是他笑著說:“自然有人來做”。可是沒成想姜子牙這句‘自然有人來做’的話音剛剛落地,就聽見底下說,“張有仁謝封”,所以……玉皇大帝的名字就叫“張有仁”。這是其二。
還有民間傳說,說是玉皇大帝是寨主的,名叫張友人,又稱張百忍。說是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天地間一切祥和,後來諸神開始爭鬥,人間荒淫無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亂,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尋找才德兼備之人來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為乞丐,四處尋找,後來到了張家灣,發現人稱“張百忍”的張友人將寨內治理的非常和睦,並且為人和善慈悲,因此帶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後來三界眾神仙紛紛陳請共同推崇張百忍為“終身天帝”,共稱“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總皇帝,因此加稱為“玉皇大帝”或“玉皇上帝”。而這是其三。
總之呢,這玉皇大帝的來歷的傳說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但是,無論這傳說怎麼說,說的哪怕是天花亂墜,這玉帝卻始終是有一個性子,那就是:怕王母這個婆娘。當然了,這怕王母也是有原因,原因是王母比他早上的天,這就像是總會有那麼一些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本地人要欺負人家外地人一樣,無非也就是仗著自己早早的在那山溝子裡生了幾年,認的哪家的媳婦或者是哪天的田地而已。
而且,還有一個事情,這玉帝和王母,其實根本就不是夫妻,那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崑崙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其掌管蓬萊仙島。而玉皇為群仙之首,眾神之主。
那王母其實後來也不過是看的這玉帝年輕有為,最終又是坐上了那群仙之首的位置,所以便生了那愛才之心和愛財之心,所以才硬是將屁股坐到了玉帝的身邊,明裡暗裡的都以那玉帝娘們的身份自居,其實不然,這婆娘之所以能夠坐在那裡,無非也就是因為那屁股的尺寸剛好是適合那椅子而已。
都說是神仙清心寡慾,那有那麼一部分總是扯淡的,要是清心寡慾的話,哪裡還會有那麼多非要衝下天界,到那人間聞聞煙火氣的。要是讓我說,那就是裝、逼,好像多說兩句話,他的身份地位就會被降低了一截一樣。殊不知,晚上黑燈瞎火的時候,也是猛著勁的往那娘們的肚皮上拱著,像一口奮力耕耘的豬一樣,嘴裡還哼哼唧唧的哄著身下的娘們:“這一回生二回熟,等到下次再見,咱們就是老熟人了。”
所以,這玉帝甩了王母的袖子,那王母臉上雖然是掛不住,卻也只能是一副色厲內荏的德行。平日裡的跋扈,無非是因為玉帝給她一點面子,懶得在那朝堂之上,和一個婦人逞那口舌之利。真要是到了私下沒人的時候,誰又會慣著你這麼一個又不是媳婦,又不是親戚的婆娘,再擺出那麼一副飛揚跋扈的樣子,沒準捱上那麼一巴掌,也是未嘗不可的事情。
玉帝甩了袖子走了,卻是苦了這金殿之上的眾仙,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都沒有人能找去一個合適的由頭來,勸了那椅子上正一臉陰沉的王母下了臺階。
要不說太上老君是個滑頭呢,見到眾人沉默,便是彎腰撿起了滾落在自己腳邊的葡萄,朝著座上的王母拱手一笑。
“王母要是不要,便給了老臣,拿去煉了丹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