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算孩嬰閣養小孩子的經費不夠,也不至於讓孩子們餓著,只是吃的肯定沒有正式的弟子們吃的好。面黃肌瘦倒也不至於,都是清瘦清瘦的,和猴子差不多。
內閣和外閣的伙食也不相同,肉類在外閣是極其稀有的東西。
王婆雖然罵李叔,但那個新撿來的小孩子該收還是得收的,寧學番也來再次確認了一下這個問題孩子確實還活著,從白靈山的財務庫撥了三十個金幣,王婆和他自己這才少了些怨言。
因為孩嬰閣並不是白靈山立下的機構,而是白靈山太過於有名,很多造孽的父母把孩子丟在白靈山山腳下,白靈山不得不專門外設一個這樣的機構,養著那些棄嬰,等他們到了年紀,這才讓他們離開,或者進入白靈山修行。
說到底,錯在他們的父母,但是他們父母是誰又不知道,只能讓養他們的人獨自發愁。
王婆,就是其中的一個。寧學番是孩嬰閣管事,自然也見他們見得多,不過,也沒有那麼親的,看著這些棄嬰,只能無奈的搖頭。
但是王婆照顧他們的生活,每天焦頭爛額,脾氣暴躁的很,李叔掃白靈山的地,撿孩子撿的最多,也理應他來多看看這些孩子。
除此之外,就很少有人會往孩嬰閣跑了。
剛來的孩子,尤其是還是在襁褓裡的孩子,大多是由王婆來起名,王婆文化不高,但是也不會給孩子取一些雜七雜八的花草名,都是一些可以救人的藥草名。
冬青,紅茜,蓮翹,薔薇,蓯蓉,楸,川芎,縮砂密等等,都是現在這些小孩子的名,他們都被冠以寧姓,也不枉真的是白靈山的寧家救了他們一命了。
為這個眉心有朵紅梅印的兒郎的做名,其實也沒有難倒王婆,這個孩子,被命名為寧三七。
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那可能就是王婆已經在這裡養了三十六個孩子了,而這,唯獨是三十七個。
說巧也不巧,說不巧也只能這樣去說一說了。
內閣十二人,外閣十八人,第三十七個,也就是有六個夭折了,他們都有一口小小的墳,沒有真正的姓名,只有一個假的藥材的名字,按照王婆的意思,這輩子苦了,做一味藥材去救救人,積積德,下輩子,投個好胎,不要被別人丟了,又落的了這麼個下場。
起碼,沒有人會丟棄救自己的藥材的。
寧三七,來到白靈山就大病了一場,頭熱的發燙,各種乾嘔,白靈山的老醫師來了,也連連搖頭,孩子們都圍在三七的房間外看。
小孩子不太懂得死,但是他們能夠感覺到死這個字,離他們並不遠。
王婆總說,三七命大。
就像是他出現在白靈山的那一天所有的山花開了,所有的鳥雀啼鳴,所有的楓葉又紅,這般的奇蹟一樣,三七也奇蹟般的在火燒般的折磨中活了下來。
可是,這場嚴重的發燒病,幾乎帶走了寧三七的所有聽覺,他也就,不能夠在開口說話了。
王婆對外兇,卻也偷偷的看著三七流過淚,只是她不願意說,所有的小孩子也就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