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愕了愕,說道:“早有兩月前我便派人前來,難道趙兄弟並不知情?”
趙匡義一怔,他搖頭說道:“兄長肯定不知情,他若知情,必會前往南唐迎接李兄。”
李默說道:“我在四個月前和兩個月前,分別派了親信前來汴梁,讓他們向趙兄弟商量接應一事。後來實在等不到你們的回信,李璟又步步緊逼,我無計可施之下,只得連夜離開南唐……”
趙匡義直接把李默等人帶到了趙府,聽到他到來,趙匡胤急忙出迎。李默與趙匡胤相見,兩人又是一陣喧譁熱鬧。等到了席間,李默說起這一路的艱辛,特別是重點提起在汴梁城外遇到的那場截殺時,趙氏兄弟都是臉色大變。
一時之間,三人也弄不清是哪裡出了差錯,導致李默的信使沒有及時抵達汴梁。最終,趙匡胤在聽到幽州楊夫人救了李默一行人後,他深深地鬆了一口氣,朝著趙匡義說道:“李兄此事關於江山社稷,陛下一直憂心於懷,如今李兄既然平安抵達,此事當馬上告知陛下!”轉眼他又說道:“楊夫人這次立了大功,亦當稟報陛下。”
趙匡義連連點頭,他轉向李默說道:“李兄,我兄弟兩人過幾天為你辦一個接風宴,楊夫人既然救了李兄你,那也就是我們兄弟兩人的大恩人,到時得慎重請得楊夫人前來赴宴。”
李默明白他的意思,他點頭道:“我那內子也對楊夫人感激不盡,今晚上她可以作陪!”
……
姜宓送李默等人進了汴梁城後便返回到了山谷。
見崔子軒還沒有回來,姜宓看了看天色,自言自語道:“再不回來,天都要下雨了。”
這時的崔子軒,卻剛剛風塵僕僕的進入崔府中。
見到他大步走來,崔老夫人連忙迎上前去,她焦急地問道:“月兒的事怎麼樣了?陛下怎麼說?”
崔子軒從一側婢女手中端過茶盅,一口飲盡後,他緩了緩,扶著崔老夫人坐下,“祖母稍安勿躁。”
崔子軒在崔老夫人的對面坐下後,徐徐說道:“賢妃一口咬定是月兒放的毒,陛下給我看了人證物證,雖然證據說看起來周全,卻也不是沒有漏洞。”說到這裡,崔子軒的臉色變得奇異起來,他輕聲又道:“陛下當時臉色極不好看,要不是看在我家的面子上,他都要直接開口說要把月兒圈禁了。後來聽了我的話,雖說是同意徹查,可語氣終是不好。還是多虧了楊氏。”
“楊氏?”崔老夫人自是知道楊氏就是姜宓,她詫異的問道:“這又關楊氏什麼事?”
崔子軒回道:“事有湊巧,楊氏剛好救了一個對陛下來說非常重要的人物,讓陛下龍顏大悅。趙匡胤趙將軍當場便向陛下稟報了我與楊氏的關係。陛下便說,看在楊氏的面子上,他就再給我一些時間,讓我全力調查月兒對他下毒一事,至於對月兒的處置,等結果出來再說。”
萬萬沒有想到,就這麼一件事也承了楊氏的情。崔老夫人半晌都沒有說話。
崔子軒知道她心情複雜,他向崔老夫人說了一聲後便告退離去。
不說崔子軒急急趕往山谷,卻說崔老夫人,直到崔子軒離開了好一會,她才回過神來,面色複雜地看著身側的婢婦,崔老夫人低聲說道:“難道我堂堂博陵崔氏,還真的需要指望那姜氏的庇佑不成?”
崔子軒很快便來到了姜宓身邊。
兩人手牽著手,圍著山谷轉了一圈後,月亮已爬上中天。
望著天空上澄澈明淨的月亮,崔子軒突然說道:“等這次事了,我就向陛下請求,讓他把崔子月放回來。”
聽他說了前因後果的姜宓輕嘆一聲,說道:“其實子月不是不會這些後宮手段,她只怕是太高傲,不願意也不屑去與那些女人爭鬥。”只怕連柴榮這個人在崔子月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這樣的崔子月,又怎麼可能為了那個男人去與別的女人勾心鬥角?
崔子軒苦澀一笑,他低聲說道:“也是也不是……這些年戰亂不休,家族人心惶惶,長輩們天天想著怎麼讓家族生存下去,便有那些爭鬥也不值一提,更別說去教那些女兒們這種內苑伎倆了。”只是不管怎麼樣,崔子月堂堂博陵崔氏的女兒,被幾個農戶出身的女子逼得幾近走投無路,這怎麼也就不過去了。
轉眼,崔子軒安慰姜宓道:“崔子月那事不難解決,具體要怎麼做我已安排下去,你也不用放在心上了。咱們難得出來一次,一定要玩個痛快才行。”說到這裡,他捧著姜宓的臉,溫柔的凝視著她低語道:“這麼些年了,我總是想給你最好的一切,到頭來卻一次又一次讓你嚐盡奔波流離之苦。”望著姜宓漸漸酸澀的,泛紅的雙眸,崔子軒輕聲又道:“阿宓,今晚正是滿月之夜,讓你的崔郎為你撐舟,咱們一夜遊盡汴河,賞遍這天地間的逍遙如何?”他想,她最想要的,他是怎麼也沒有辦法為她做到的。唯有這一刻,他渴望他和她的身邊不再有其他人,不再有任何憂愁,他只有她,她也只有他,他們可以在清風朗月中相依相伴,可以在湖水青山中喁喁細語,他們雖不知以後如何,可總得有那麼一夜,有那麼一些時刻,能銘記在生命中,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