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錢也不會說好話,臉色依舊呆板難看,辦事馬馬虎虎,該助力就助力,浮舟一旦出了神祇地界,立馬慢下來。
崔英甚至懷疑,這些老而不死的傢伙是不是拿尺子比量過,不然咋會掐這麼準?
神祇地界並非銜接順暢,總有斷開地方,這時候就顯現出富貴地方底子厚的好處了,土地爺都能出來湊數。
換別的地方,崔英都懶得看土地爺這種不入流的貨色,真不是她先天就不看好土地神,趙伏華也說過,鈺金洲除去三大王朝,別處的土地神,別說送渡船一程了,累死他們都推不動渡船分毫。
冠玉王朝人口眾多,富甲天下,連帶土地神也水漲船高本事大,不過這個本事大相較於小國而言,神位在那兒擺著,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
趙伏華一路撒錢,一路快行,將近三千里路途,兩天兩夜走完,一路憋屈慢行,總算在最後這段路上暢快一回。
五月下旬,總算見到玉京城。
陳景也被崔英從打坐中拉出來,打坐隨時隨地,不急一時,漲漲見識才是正事。
“南北六百里,東西三百五十里,人間一等雄城!”
趙伏華指著越來越近的城池說道,神色亢奮,溢於言表。
崔英拿手比劃一下長短,“我曉得城池各式各樣,圓的,方的都有,長的,還是落差如此大的,頭次聽說。”
趙伏華笑道:“等進去了,崔大哥就曉得為何如此了。”
陳景看到玉京城西邊,問道:“曲梁河是在城中流過?”
趙伏華點頭,“厲害吧,百里河寬橫貫而出,玉京城就是如此豪氣。”
蔣安感慨道:“若是一條小河也就罷了,這可是曲梁河啊,與之相比,其他城池的人工河就是個笑話。”
“那邊。”趙伏華指著遠處密密麻麻的渡船,“玉京城配有四座渡口,這還是明面上的,私家渡口不算數。”
陳景走過幾座渡口,每見一座新渡口,總會讓他感慨造化神奇,人力非凡。
磅石峽的孤山樓渡口,以一整座孤懸山崖做渡口,讓凡俗望而生畏。
扶煌城城外渡口,佔地廣,人流多,三教九流彙集一團,往來生生不息,仙家與凡俗至少在渡口時,難分彼此。
此時此刻的玉京城渡口,給陳景的感受,遮天蔽日又井然有序。
遠遠看去,渡口本身似乎就是一艘接一艘渡船組成,如同一團雲海,內裡是否另有乾坤,陳景看不出,只說秩序,比起扶煌城規整許多。
渡船大小分門歸類,進出似乎也早有安排,不是隨意起落,下了渡船,抬腳幾里路就是城門,比起扶煌城還要不逞多讓。
崔英問道:“這城牆咋兩截啊?”
趙伏華說道:“上下兩段城牆,照顧不同人等。下邊城牆丈高二十,主要應付凡夫俗子。上邊城牆丈高十五,自然不用多說,對待仙家宗門之類。”
浮舟飛掠太慢,足夠幾人看得清楚。
乘鶴仙人,踏雲真人,也有與他們類似的袖珍渡船,不一而足,有幸遇到一位乘龍而入的神仙人物,伴隨龍吼衝入上面城牆門洞。
崔英大呼小叫想跟過去多看兩眼,奈何浮舟不聽話,連吊尾巴都做不到。
守門兵卒一身甲冑,檢查文書過後,放他們通行進城。
崔英回想一下,前邊那些人可沒這麼麻煩,隨口抱怨道:“我這身修為,都不能讓他們高看一眼?”
趙伏華搖頭道:“我估摸前邊過去那幾位,修為最少也是金丹境,要麼就是富甲一方的世家大族。
守門之人雖說不傻,卻多少有些死板,在那些人眼中,青年才俊遠遠比不得名聲在外的老一輩,換我們扶煌城也是一個樣,崔大哥莫要和他們計較。”
崔英聽後冷哼一句,“裡外不過是‘狗眼看人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