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浩如煙海,在如此數量的資訊中甄選出有用的內容,也不算難,因為在網路上有搜尋引擎這種東西。
就這樣搜尋了數分鐘,商易雲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內容,開啟檔案開始觀看。
盯著電腦螢幕觀看東西,自然沒有使用書本看東西舒服,但是在這種條件下,只能將就著看。
觀看了一段時間,商易雲也瞭解了一些新的知識。
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透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
核能可透過三種核反應之一釋放:一是核裂變,較重的原子核分裂釋放結核能。二是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釋放結核能。三是核衰變,原子核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
核能是人類最具希望的未來能源之一。人們開發核能的途徑有兩條:一是重元素的裂變,如鈾的裂變;二是輕元素的聚變,如氘、氚、鋰等。
重元素的裂變技術,己得到實際性的應用;而輕元素聚變技術,也正在積極研究之中。可不論是重元素鈾,還是輕元素氘、氚,在海洋中都有相當巨大的儲藏量。
核能是一種新能源,商易雲現在正進行新能源的研究,雖然還沒有研究核能的條件,但是並不妨礙他多瞭解一些。
鈾是目前最重要的核燃料,1千克鈾可供利用的能量相當於燃燒2500噸優質煤。
然而陸地上鈾的儲藏量並不豐富,但是在海洋中,卻含有豐富的鈾礦資源,據估計,海水中溶解的鈾的數量可達45億噸,相當於陸地總儲量的幾千倍。
如果能將海水中的鈾全部提取出來,所含的裂變能可保證人類幾萬年的能源需要不過,海水中含鈾的濃度很低,1000噸海水只含有3克鈾。
只有先把鈾從海水中提取出來,才能應用,而要從海水中提取鈾,從技術上講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需要處理大量海水,技術工藝也十分複雜。
現在應用最廣的就是核能發電,利用核能發電擁有很多優點。
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會排放巨量的汙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汙染,所以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而且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萬瓦的核能電廠一年只需30公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送。
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更為穩定。
當然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
核能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線,故必須慎重處理,且需面對相當大的政治困擾。
核能發電廠熱效率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電廠排放更多廢熱到環境中,故核能電廠的熱汙染較嚴重。
他在之前已經觀看過一些和核物理有關的知識,但是做之前所看的內容,和現在所看的有所不同。
“易雲,現在已經七點四十分了,該去教室了。”
就在這個時候,商易雲突然聽到了沈豐宇的聲音,看了看時間,發現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既然已經到了上課的時間,他就關上了電腦,從書架裡找了一本書,就跟著室友一起前往了教室。
不過在前往教室的路上,他一直回想著剛才看到的內容,對於核能,他非常感興趣,但是心裡也清楚,這種東西不是他現在能夠觸碰到的事物。
核資源屬於戰略性的資源,根本不是他現在能夠接觸的東西。
也許以後從事相關方面的研究,就可以在國家建立的實驗室內,進行核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