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正交多址技術:NOMA、MUSA、PDMA、SCMA等非正交多址技術,進一步提升系統容量。支援上行非排程傳輸,減少空口時延,適應低時延要求。
(3)、全雙工通訊技術:是一項透過多重干擾消除實現資訊同時同頻雙向傳輸的物理層技術,有望成倍提升無線網路容量。
(4)、新型調製技術:濾波器組正交分頻多工,支援靈活的引數配置,根據需要配置不同的載波間隔,適應不同傳輸場景。
(5)、新型編碼技術:LDPC編碼和polar碼,糾錯效能高;高階調製技術:1024QAM調製,提升頻譜效率。
這是無線傳輸技術具體的五種,對於這些技術,商易雲利用京都大學的實驗室,做了實驗,獲取了一些實驗資料。
下面是網路技術具體的三種技術。
(1)、網路切片技術:基於NFV和SDN技術,網路資源虛擬化,對不同使用者不同業務打包提供資源,最佳化端到端服務體驗,具備更好的安全隔離特性。
(2)、邊緣計算技術:在網路邊緣提供電信級的運算和儲存資源,業務處理本地化,降低迴傳鏈路符合,減小業務傳輸時延。
(3)、面向服務的網路體系架構:5G的核心網採用面向服務的架構構建,資源粒度更小,更適合虛擬化。同時,基於服務的介面定義,更加開放,易於融合更多的業務。
5G是4G的延伸,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標準,也稱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
所以這些無線傳輸技術和網路技術技術難關,在一定程度上和4G技術想通,可以說是一些4G技術的升級版。
這些技術難關,兩個月的時間,商易雲有了長足的理解,不過,要讓他真正研製出來,還沒有這種能力。
憑藉他現在的瞭解,要完成一篇論文還是沒有問題。
半個月前,他就開始了論文的創作,一篇六千字的論文初稿,耗費了他半個月的時間,接下來,還有許多事情,畢竟現在只是完成了一篇論文的初稿,後面還需要查重複率,修改等一系列的問題。
這兩個月的時間,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青年天文學會有活動的時候,他會參加一下,至於其他空閒時間,商易雲就會選擇在圖書館度過,或者去蹭課,學識積分也提升了許多。
5G通訊技術涉及的技術太多,他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豪情壯志。
商易雲現在才知道,之前太單純了,研發出5G通訊技術,就憑藉他這個學識等級還沒有達到博士級的人,卻是有些自大了。
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他也很大的收穫,最起碼完成一篇學術論文還是沒有問題。
這篇論文,就會成為他步入學術界的敲門磚。
這個時候,他想起了之前帶著論文初稿讓陳德治審閱的時候,對方的表情,分明就是一種驚訝。
兩個月之前,陳德治並沒有想過商易雲能夠有什麼成果,在他心中,對方能學到一些東西就行,卻沒想到商易雲給了他一個如此大的驚喜。
陳德治非常慶幸,當初打破常規,收了商易雲當自己的學生,現在看來,是一步非常好的棋。
“易雲,我真沒有想到,你現在竟然成長到了這種地步。”
說完這句話,陳德治看向了辦公室的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