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八月十六日。
宜嫁娶、祭祀、動圖、出行。
經過盡半個月的緊張籌畫之後,大秦烈士碑,英烈祠,和凌煙閣正式啟動,開始破土動工,當今陛下大秦二世皇帝趙郢親自出場,率領文武百官祭祀天地。祭奠在大秦歷代開疆拓土抵禦外敵中,為大秦壯烈犧牲的虎賁之士,祭奠為大秦江山社稷,嘔心瀝血,奉獻心智的歷代先賢。
祭祀大典進行的極為隆重。
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黃石公,親自主持。
奉常典樂、車府令張良、仙師徐福、才女許負陪同左右。數千身披玄甲的大秦精銳,位列其後,莊嚴肅穆。
“尚饗——”
隨著禮官的唱贊,大秦二世皇帝趙郢親自上香,身後,文武百官躬身行禮,數千大秦精銳,行軍禮。
祭奠完成,趙郢這才帶著文武百官,陸續離場。
隨著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的陸續開工,越來越多的人,湧向咸陽,想要看一看,這個被大秦鄭重其事推出來的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秦人為之揚眉吐氣,與有榮焉。
先是,梅縣孟西白三氏族老親至,自負糧草,帶著族中子弟,自願加入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的修建當中。隨後又有關中傷殘退伍的老兵,揹著糧食,默默地加入到了修築的過程。
這就如同開啟了什麼神奇的按鈕。
隨後,幾乎每日,都有人自願加入到這項工程當中來,這些人當中,有失去兒子的父親,有失去父親的兒子,有沒了丈夫的妻子,有失去父母的孤兒,還有失去戰友的老兵。
每一個人,都很虔誠。
不要報酬,自負糧草,只是想要盡一份自己的心力,搬一塊磚石,捧一捧黃土。
訊息傳到皇宮。
趙郢沉默良久,這才慨嘆道。
“我大秦,能從區區一邊陲之地的小國,成長至今,東至瀛洲,西抵大宛,南達象郡,北越瀚海,涵蓋六國,席捲天下,都是這些忠貞之士的功勞啊……”
說到這裡,趙郢嘆息再三,回顧左右。
“朕不能對這些忠誠赤誠臣民的心意視若無睹——傳朕旨意,凡自願前來之百姓,一律善待之,妥善安排食宿,錢糧倍之。”
但這是老秦人的反應!
至於那些被圈養在咸陽的六國王室,以及六國之地的百姓,心中就很有些不是滋味。這些年來,各國之間,征伐不斷,尤其是始皇帝開啟了統一天下的戰爭之後,不知道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馬革裹屍,戰死沙場。
如今天下歸秦,然而,戰死沙場,以及死在戰亂中的人卻回不來了。
其實,這十幾年來,整個社會都在默默地舔舐著傷口。
但,今天,大秦建烈士碑,修忠烈祠,築凌煙閣,對於六國的孤臣百姓來講,卻等於是把這道傷口重新撕開,讓人再次想起那段慘痛的歷史。
為大秦戰死的人,可以樹碑立傳,入忠烈祠,甚至就連活著的人,也可以進凌煙閣,但是,那些為了自己國家而戰死的忠臣勇士,又何以祀之?
若干年後,誰還記得他們曾為了自己的君王家國,前赴後繼,戰死沙場,死不旋踵?
……
章臺宮。
李斯神情錯愕地看著坐在上手的趙郢,良久才反應過來,上前拱手道。
“請陛下三思……”
趙郢點了點頭,環顧左右,見非獨李斯,就連負責這件事的其他幾人,如右相馮去疾,上卿蒙毅,也都神色凝重,這才看著李斯,語氣很是溫和地問道。
“左相可知,朕修烈士碑,忠烈祠,是為了什麼……”
李斯肅然道。
“是為祭祀那些為我們大秦戰死沙場的忠勇之士,也是為了銘記那些為了我大秦嘔心瀝血的肝膽老臣,以示後世子孫不忘根本……”
趙郢微笑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