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三人,是首批試行的人選……”
說到這裡,趙郢語氣一頓,俯視著心情激盪的李忱、卓易和徐志三人。
“你們可知試行二字的分量?你們若是能盡心盡力,讓陛下滿意,則內閣制度,極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若是你們表現的不能讓陛下滿意,那這個內閣,恐怕就最後一屆內閣了,而你們作為試驗失敗的參與者,以後的前途也就不用考慮了……”
趙郢的話,如同一盆冷水,直接澆到了三人的頭上,讓三個人已經開始沸騰的熱血開始慢慢冷靜。
“所以,我特意為你們向陛下請命,給了你們一個選擇的機會。”
說到這裡,趙郢目光平靜地審視著這個大秦首屆科舉制度中脫穎而出的三位人才,語氣淡然,聽不出喜怒。
“那就是進入,亦或者是退出的機會。記住,你們現在若是選擇退出,那就當這件事我沒有跟你們提起過,以後你們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不會有任何的負擔和影響,但一旦選擇進入,那就有進無退,必須給孤做出一個樣子來!”
趙郢環顧三人。
“內閣,原本為分擔陛下負擔而設,也為集思廣益而設,乃是大秦政體一次不可多得的常識,孤可不想,這個內閣,自你們而始,也自你們而終。”
看著皇長孫那平靜無波的眼神,三個人心中越發肅然。
內閣成員,可以對各地奏疏進行草擬!
這是代陛下行決斷之權,雖然,這份草擬的意見,只不過是給皇帝提供參考的初步意見,最後的拍板定案仍決定於皇帝的批覆。
但三個人都是聰明人,哪裡會不明白這份職務的關鍵之處。
那就是對朝廷政務的建議之權啊!
別管什麼事,都要先過你的眼睛,別管什麼事,你都有資格,向皇帝率先提出你的意見。換後世一句話,那就是參政議政的權力。
在這個時代,那就是宰相之權!
而且,是第一手的意見。
極可能還在宰相之前!
有時候,很多事,都在一念之間,搶的就是這一線先機。
但皇長孫殿下的話也很清楚,作為一個試行的朝廷權力機構,他們這些首批入選內閣的成員,必然要承擔著極大的風險。
這是一把明晃晃的雙刃劍。
但,一旦能做好,也必將獲益無窮。
想到這裡,一向低調沉穩,不喜與人相爭的李忱,率先跨步而出,神色鄭重地深施一禮。
“臣李忱,必竭盡所能,不負陛下與皇長孫厚望!”
跟法家不同,道家在如今大秦朝廷的地位,岌岌可危,早已經被徹底邊緣化了,尤其是上一次,隨著徐福歸來,偽丹案爆發,道家一脈,差點被一網打盡。
道家自然不能等同於方士,也不能等同於兩漢之間才逐漸興起的道教。
其實準確來講,在這個時代,道士還只是指道德高尚之士,而這群信奉鬼神,煉製丹藥,追求長生的術士,則自稱“方仙道”,只能算是道家的一脈。
但那也算是一脈!
方士遭遇重創,道家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牽連,加上之前,李斯提出驅逐百家學說,道家在朝中的影響日漸衰微。
李忱這位新科秀才,已經成了道家在朝堂中一面極其重要的旗幟。
徐志可以退,因為他背後是根基雄厚的法家,是如日中天的李斯,但他不能,他一退,道家在朝中的影響,將再次遭受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