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自己這三千人,就可以三千隨時可用的基層軍官。
只要能訓練到坐臥行走,行動如一,哪怕一人一根長矛,都可以組上一個大秦版本的馬其諾方陣!
而且是人人裝備大秦長弓硬弩,佩劍長刀的馬奇諾方陣。
到時候,其爆發的戰鬥力,絕對是原版馬其諾方陣的數倍不止。
再搭配上,大秦的騎兵——
一想到騎兵,趙郢這才想起來,這個時代,中原的騎兵作戰,大多還都是配合著車兵和步兵在作戰。
這種作戰模式,在對付戰馬缺乏的其他中原六國的時候,擁有自己養馬場所的大秦,自然是優勢明顯,但一旦對上匈奴這種戰馬充足,從小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的時候,機動性不足的弊端,立馬就現出來了。
因為兵車,雖然很有殺傷力,但是靈活性就不如匈奴騎兵了。
要想打得過人家,你起碼得先追得上。
你幾匹戰馬,拉著車,怎麼可能跑得過人家?
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強大的秦朝,面對匈奴的時候,也不得不修建長城,採取守勢了。這種被動的局勢,一直髮展到漢武帝時期。
經過漢朝,多年來的養精蓄銳,大力發展馬政,漢武帝時期,漢朝已經擁有了40萬匹戰馬,足以裝備出十萬多的騎兵部隊,再加上漢朝先進的武器,才使漢朝的騎兵,擁有了超越匈奴的力量。
這才使北擊匈奴成為了可能。
但這個問題,顯然不是自己現在能改變的,除非自己,現在就能帶著人打下河西走廊,徹底解決戰馬不足的問題。
不過,雖然如此,自己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比如戰馬的三件套。
高橋馬鞍、馬鐙、馬蹄鐵!
這樣,自己的新兵,就可以從一開始就拜託兵車的束縛,直接適應新式騎兵的作戰模式。
但這都是後話。
現在的第一目標,就是在掃盲的同時,訓練大家的紀律性,強化到哪怕是刀山火海,一聲令下,也能前仆後繼,毫不猶豫的地步!
於是,一刻鐘後,所有人新兵,包括趙郢王離在內,都站起了軍姿!
剛開始,大家還有些不以為意,但很快大家就體會到了站軍姿的不易,身體發僵,脖子發硬,渾身跟長了小毛毛蟲似的,老是想動手去撓一下。
但身為主將的皇長孫趙郢,自己站在隊伍的最前面,一動不動!
周圍,熊和驚帶著的督察隊,虎視眈眈,誰敢偷懶放鬆,跟著就是劈頭蓋臉重重的一鞭子!
趙郢可沒心思也沒時間跟大家講什麼人性管理。
這是軍隊!
不服從命令者,死!
自己的目的,就是以最快速度,形成自己想要的戰鬥力。
王離有幾次,都快忍不住了,可看了一眼站在自己前面的趙郢,又想了想,自家祖父扯著自己耳朵的再三叮囑,又暗暗咬牙堅持了下來。
其實,趙郢自己也很難受。
力氣大,體質好,跟站軍姿,是兩碼事。再說,前世他又不是當兵的,只是上學的時候參加了一個月的軍訓,哪裡受得了這個?
但一想到,馬上就要到來的始皇帝東巡,他頭上就跟懸了把寶劍似的,一刻也不敢放鬆自己。
現在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身先士卒!
其實,任何時代,最能激勵下屬的,都莫過於這四個字。
到了最後,看著汗流浹背,依然不動如山的趙郢,不要說這些新兵和王離等人,就連帶著隊伍督察的熊和驚,都不由露出了幾分欽佩的神色。
小公子的優秀,比自己想象的更甚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