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後,當直面這個時代的時候,趙郢曾不止一次的思考,為何當年六國的大軍不是秦軍的對手?
原因或許有很多。
很多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說出一套邏輯自洽的理由。
但一個讓所有人都不可迴避的問題是,秦軍在軍功爵律制度刺激之下,從民眾到將士們瘋狂的戰鬥慾望,讓秦軍始終都保持著一種旺盛且遠超其餘六國軍隊的強大戰鬥力。
為什麼秦軍後來不行了?
因為統一六國,北驅匈奴,南定百越之後,其實大秦面臨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賴以為根本的軍功爵律已經後繼乏力,失去了它強大的刺激作用。
嗷嗷叫著要戰鬥的老秦人,忽然間沒有了目標,不少人不得不迴歸田園,重新操起自己的鋤頭。
這其實等同於多年的信仰和追求,一朝崩塌。
一支沒有了理想和信念的軍隊,一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戰鬥的軍隊,就像是老虎沒了牙齒,雄師失去了它的利爪。
被人擊潰,是早晚的事。
劉邦當年怎麼脫穎而出的?
不是他的謀略或者智慧,比其他諸侯多厲害,而是他小混混共享式人際處理模式無形中契合了人性的本質。
共富貴!
跟著我,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升官發財享榮華!
這其實,算是另一種模式的“軍功爵”。
歷朝歷代的更迭,其實都有這麼一種隱形的“軍功爵”,在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讓越來越多的人和力量團結在一起,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所以,當趙郢想明白這個道理的那一天起,他就在琢磨一件事。如果有一天,自己掌握了一支武裝的力量,自己要怎麼樣。
他的答案就是——
鑄軍魂!
他要帶出一隻有自己信仰的軍隊。
這隻軍隊,不能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爵位,也不能只是要封妻廕子,他也要為他們找到一個可以世世代代為之守護下去的理由。
所以,當確定有了第一批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力量之後,他第一時間,想的就是這個。
昏黃的油燈下,趙郢好看的眉毛時而舒張,時而緊蹙,一直忙到深夜,才長舒了一口氣,自己的看了一遍,才認真地收藏起來。
為了避免自己出現王莽似的的悲劇,他雖然弄出了一個大致的框架,但也不敢輕易拿出來使用,他需要請一些這個時代的精英,甚至是始皇帝,出來幫自己號號脈,掌掌舵。
好在,事情剛剛起步,一切都還來得及。
第二天一早,趙郢一如既往地起床,打熬力氣,練習弓箭和長戈的刺殺劈砍之術。效果讓他頗有些意外,因為他發現已經連續兩天沒能好好鍛鍊的自己,身體素質不僅沒有停滯,反而有了更加明顯的增長了!
不僅三千米急速障礙跑正式突破六分鐘的大關,一百五十斤的石鎖,在自己手中也明顯輕鬆了不少。
難道是因為自己這兩天沒有訓練這麼緊的緣故?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趙郢若有所悟,扔下手中的長戈,回自己的小院洗漱完畢,換了一身清爽的衣服出來,吃過早飯,帶著府上管事早就準備好的禮品,直奔武成侯府。
今天是拜師王翦,跟著學習兵法的日子,可不能怠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