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冷冰冰的家庭裡,也長成了一個扭曲的怪物。
而她聽到的,大多數是社會對於“母親”這個職業的苛責,以及對“男人”這個身份的無條件寬容。
孩子哭鬧,人們第一時間會去責備母親,但從來沒有人會去思考一下:孩子哭的時候,父親在哪裡?
人們預設,母親應該為孩子犧牲一切。而父親呢?父親什麼都不用犧牲,有孩子之前,父親上班工作。有孩子之後,父親照樣上班工作,導致有許多“父親”從頭到尾都沒能夠成長為一個成熟的男人,一個成熟的父親,他還是活得像個沒結婚的大男孩,不僅沒有能夠幫助轉職為“母親”的妻子減輕負擔,反而還成為了妻子的負累。
沈霄在問題少年諮詢中心裡,見到過太多這樣的夫妻。
每一個出問題的孩子背後,必然有一對婚姻不幸的夫妻。
尤其是男孩子,他們大多數都沒能得到一個懂得停下腳步來抱抱他們,聽聽他們說話,陪著他們一起成長的父親。
他們身邊只有母親。母親負責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母親負責陪伴他們做作業,參加學校活動,母親負責了太多的事情,而父親從頭到尾都是缺席的。
所以這些少年,也就變成了問題少年。
這麼多年的教育經驗,讓沈霄得出一個很殘酷的結論:對於男孩子而言,有一個渣爹,還不如沒爹。
如果他生下來就沒有父親,他的母親就會為他塑造一個理想的父親形象。這個理想的父親形象必然是慈愛、堅強、勇於拼搏,且懂得愛護家人。
然後男孩就會朝著這個充滿光輝的“父親”形象靠攏,慢慢、慢慢地成為那樣的人。
但如果男孩每天看到的都是父親天天喊著“忙,沒時間”,整晚整晚不著家,一回家就只會在沙發上葛優躺,說他兩句他還暴跳如雷,吼著“我他媽天天在外面忙,你他媽連個孩子都照顧不好?!”——那麼這個男孩長大後,只會走兩個極端。
要麼,他會因為極端厭惡父親,而從心理上完成了“弒父”過程,最終成長為一個與父親截然不同的男人。
要麼,他會不知不覺,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地轉化為父親那樣的人。
然而能成為前者的男人,少之又少。絕大多數的男孩,最終還是變成了他們當年討厭的父親模樣。
這就是男孩子最終的歸宿。誰都逃不出這個可怕的詛咒。
既然沈霄看到了這麼多,她又怎麼敢再信任男人呢?
與其說她不信任男人,不如說她不信任“父親”。
男人總會結婚,結婚後肯定需要妻子生育。他們總是迫切地渴求著父親的身份,但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沒察覺到父親這個角色需要承擔多少重量。
他們常常拿到了“父親”身份後,把父親應該承受的一切重擔往妻子肩上一甩,自己該幹嘛幹嘛去,還美其名曰:我賺錢養家。
他是家裡的經濟支柱,因為妻子要帶孩子不能出去工作,所以他拿著那點錢回家,就覺得自己該是一個大爺了,可以對家人頤指氣使了。
沈霄極度厭惡這樣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