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想親力親為,手頭又不缺錢。
那麼適當的使用撒幣大法就等於開啟簡單模式。
至此,張恆心中也就有數了。
“對了,陳總。”
“關於機械製造廠的事情,您今天要是有空的話…”
他話音未落,陳軒就搖了搖頭。
“還是明天吧。”
“找個飯店,開個包間。”
“對方是什麼單位?”
原本在交易達成前洩露資訊是中介的大忌。
但現在張恆已經收了兩萬塊錢,那就不用擔心自己會被撇開了。
甚至他還巴不得自己被撇開,這樣也能討個清閒。
所以他很爽快的回答道。
“宏宇新科。”
“天海市汽車工業設計院麾下的單位。”
“該設計院在機械、建築、市政、軍工、冶金、輕紡、汽車、環境工程上都擁有甲級資質。”
“而宏宇新科本身也是一家規模不小的重工企業。”
“擁有員工2800多人,還有三條工業4.0的自動化生產線。”
“可以滿足您對機械設計和生產製造的需求。”
張恆如數家珍的說道。
相關的資料他早已摸熟。
而牽頭的工作也很簡單,像是宏宇新科這樣的大公司和製造廠,他們所承接的單子過半是各類國字頭專案的訂單。
同時也會承接社會訂單,以此來確保能賺到足夠的利潤。
不僅能補貼研發資金、還能養活大量就業崗位和技術人才、每年更是可以上繳可觀的稅收。
夏國最早的工業設計體系可以用一窮二白來形容。
所以整套管理體系和設計標準都充分借鑑了當時老大哥的模式。
設計和製造、施工的環節被拆分開來。
機械工業設計院,最早是為了引進老大哥的裝置與技術。
當時老大哥和東漢克的專家沒少被派遣來進行技術支援和指導。
但是隨著工業水平的發展和各行各業的市場化。
設計院在近六十年來也進行了多次轉型。
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機和一般機械,轉型為汽車、船舶的行業轉型開始。
這意味著從事業單位到真正企業的改變。
進入21世紀以來,土建工程又成為了設計院的新寵,那是順應夏國基建的大勢應運而生的。
不少機械設計院都變成了機械、工程一把抓的狀態。
而在05年之後,更是從設計為主導的服務,變成了研發、設計、製造、監管和整體專案EPC的發展模式。
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專多能。
從機械到工程,再到細分的領域,只要錢給足,他們都能搞定。
當然,對於社會市場的客戶,部分敏感技術同樣是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