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悰最後一句話,許多官員覺得解氣。李相真是非要拉硬屎,把國家拖入戰爭,哪個部門都不好過。要人、要錢、要管理、要協調、工作量增加倒是沒啥,關鍵是要啥沒啥!
就拿李回來說,朝廷任命的河東節度使,封疆大吏。那又如何,從自己家倒貼財物,都不落好,還被楊卞帶兵給驅逐了。多麼殘酷的現實,李相卻視而不見。
李相不疾不徐說“朝廷可以派遣一位使臣到河東,一方面安撫楊卞小兒,一方面摸清他的底細。若是有必要,朝廷寧願放過劉稹,也不能放過楊卞小兒。”
武宗准奏,派遣內侍監馬元贄到河東一探究竟。楊卞得知朝廷派人前來,心裡高興,至少朝廷拿他的上表當回事。
下一步只要他搞定來人,讓來人替他在聖上面前美言。朝廷息事寧人,不想再起風波,就會成全他的心願。
馬元贄來到河東晉陽,楊卞組織一撥迎賓儀仗隊出城門迎接馬元贄。
楊卞設定三天流水宴席招待馬元贄,席間美女歌舞助興。又蒐羅許多奇珍異寶送給馬元贄。
馬元贄和楊卞痛飲三天,臨到馬元贄將要返回京城時,他和楊卞已是肝膽相照的好哥們好朋友。他和楊卞辭行,楊卞送到城門外,兩人灑淚相別。
馬元贄信誓旦旦地對楊卞說;“賢弟,愚兄此次回到京城,一定會向陛下盡力舉薦賢弟。愚兄也期望賢弟能一展平生夙願。”
馬元贄一路快馬加鞭返回京城。武宗開延英殿讓馬元贄如實向朝臣陳述河東之行。
馬元贄說“楊卞確實具有將相之才。我到了河東,河東的軍士列隊能綿延十五里地。明光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光芒照亮四野。兵器庫裡庫容充足。”
馬元贄的一番話讓眾位朝臣汗流浹背,這麼說來,楊卞的勢力不容小覷。東邊有狼,西邊又出來虎。
“這樣啊。這仗不能打。”
“還是先安撫楊卞,准許他的請求比較妥當。”
“楊卞沒有家族勢力,先暫時穩住他,答應他的要求。等到昭義事情完結在圖謀楊卞。”
群臣又開始在下面開小會,議論紛紛。武宗一個頭兩個大,聽了馬元贄的描述,他心裡一時間也沒有底。
他雙手捂臉,深呼吸用力搓了兩把。視線定在李相身上,有這位老臣在朝堂,只要看到他,武宗心裡就不慌了。
李德裕靜靜地聽眾人的言論,接收到武宗的視線,他手持象牙笏板不慌不忙地出列。
面對馬元贄,李相問道;“內侍監所說,確定是你親眼所見?”
馬元贄重重地點頭,“丞相,卻是在下親眼所見。在下所言句句屬實。”
李相上前一步,和他面對面,近在咫尺目光犀利地注視他的眼眸。
李相“我且問你,李回為什麼被楊卞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