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個趨勢走下去,老方推斷過不了多久,整個格局會發生一次極大的轉變,很有可能由原來的東西拉鋸逐漸變成南北對峙。
如果是這樣,哺乳動物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畢竟,在北方那個狹小的圈子裡,由於氣溫低,光熱不足,導致植物的生長速度被抑制,植物的種類與數量遠不如溼熱的南方。
植物跟不上,那麼草食動物的數量與種類也會隨之下降。沒有草食動物維繫植物與動物之間的能量轉換,肉食動物便會無法生存。
許是玄黃人與其他哺乳動物都明白到這一點,都不願看到這種格局的形成,所以在南部的戰爭中,各個種群在抵抗爬行大軍的時候傾盡全力,盡最大努力去阻止南北格局的形成。
第五年,在玄黃人的努力以及巨龍騎士對整個格局的壓迫下,失去大半數量的座山鷹,最終同意了與玄黃人形成新的組合。
與玄黃人達成協議的是三頭鳥與獅鷲。
三頭鳥也是座山鷹的一個分支,在猛禽排名中,僅次於金爪雕,但它比金爪雕的體型更大,三個腦袋也更適合讓玄黃人藏身與其中。
老方一直很好奇,這個時代的變異種類為何如此之多,更讓他感到驚奇的是,像幾個腦袋的生物,居然還能夠形成種群。因為在地球上,每個物種產生連體變異的機率非常之小。
但隨後老方也釋然了,畢竟老方生活的這個年代裡,生物大多數已經有了自己的成熟體,它們的DNA在傳承的時候,早就將這種模式熟練得爐火純青了,出錯的機率自然就小。
但老方現在所在的這個世界,哺乳動物的歷史還並不悠久,生物對DNA的解碼還不徹底,所以出現變異的機率很高。
三頭鳥因為一次偶然的變異,然後其DNA就一直按照這個錯誤的方向複製下去,所以就有了這個三頭鳥種群。
經過短暫的訓練,一百萬獅鷲組合投入中部戰場,一百五十萬三頭鳥組合投入南部戰場。
老方對這兩支飛行大軍是有期待的,所以,他的焦點一直放在這兩支大軍上。
十多天後,某個戰場上,數十萬地面大軍已經打成一片,空中單位也各有三支投入了戰鬥。
就在這時,兩萬龍騎突入戰場,在戰場中橫衝直撞。
一直待命的五萬獅鷲載著五萬玄黃人,從一千五百米高空進入戰場,這是獅鷲第一次載人戰鬥,誰也不知道這種組合,是否能夠真正牽制巨龍。
指揮全域性的玄黃首領心中也略顯忐忑,他翹首望著與巨龍相比,動靜甚微的獅鷲群,三隻眼裡盡是期待。
五萬獅鷲的陣型可以算得上是極其龐大了,每一頭獅鷲張開羽翼可以達到八九米,那翅膀扇出的風,直接能將一頭牛吹飛,但它們現在離地面一千五百多米,這樣高的距離,即使動靜再大,也要大打折扣。
與它們相比,巨龍能夠飛行的高度就差遠了,普通巨龍能夠升到四百米高空便已經到了極限,它們的翅膀雖然遠比獅鷲的龐大,也更有力,但它們的身體重量是獅鷲的數十倍。
一千五百米的高空自然不能牽制巨龍,玄黃人的弓雖然朝下射擊,但這麼遠的距離,準確度肯定要大打折扣,所以,在抵達戰場後,獅鷲小心翼翼地將高度降到一千米。
一千米,這也是一個令人尷尬的高度,在這個高度上,玄黃人的弓箭在重力加速度之下,動能越來越大,但目標至少在六百米之外,不說別的,只需要風輕輕一吹,那準頭就飄得沒有邊際了。
而亞龍人也著慌,對方就在頭頂上,那陣勢就算每個敵人拉泡鳥屎,估計也有不小的殺傷力,何況現在落下的是一支支速度奇快的箭。
亞龍人立刻還擊,然而,他們的難度更加高,弓箭從上往下射,那是順勢而為,從下往上射,就變成了逆天而行了,結果是亞龍人的箭矢還未抵達七百多米的高空,就開始往下掉了。
經過一番調整,獅鷲的高度被調整到七百多米,在這個高度下,一切變得微妙起來。
玄黃人射出一輪勁羽,他們的箭在硬度上還是沒有達到能破開巨龍硬鱗的要求,叮叮噹噹如同雨點打在磐石上,但龍背上的亞龍人就慘了,一個個被箭毫不留情地射成刺蝟。
倖存的亞龍人也對著天空射了一輪,結果連獅鷲的一根羽毛都沒有碰到。
亞龍人一看,立刻知道自己這一方嚴重處於劣勢,當機立斷下毫無脾氣地往戰場外跑去。
獅鷲與玄黃人信心大增,知道自己的組合已經徹底壓住了巨龍騎士,現在見到巨龍騎士逃跑,立刻就不幹了。無論是獅鷲還是玄黃人,早就被巨龍肆虐得抬不起頭來,一股怨氣早就積累得如同待爆發的火山,此次能夠吐氣揚眉,自然是需要徹底將這股怨氣吐出來。
獅鷲與玄黃人一拍即合,立刻決定強行追殺巨龍騎士。
就在這時,一群六爪翼龍撇開它們的老對手青鳳,朝獅鷲大軍撲來,那氣勢洶洶的模樣,將正盡力追殺巨龍的獅鷲差點就唬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