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那林丹汗親率所部三萬騎兵,自肅州破口,沿途一路劫掠,並派哨探偵查劉仁玉所部動向,只要劉仁玉所部靖邊軍捕至,他們就轉移方向,令靖邊軍無從與之決戰。
劉仁玉所部靖邊軍,騎兵比例並不甚高,若是林丹汗有意避戰,實在是無從接戰,是以他在追殺林丹汗所部人馬不可得之下,便行絕戶之計,直接率軍進攻察哈爾部大本營,所謂攻敵之必救是也。
察哈爾部此時已然是精銳盡出,留下的唯有老弱而已,若是讓劉仁玉帶兵殺過去,後果不堪設想,林丹汗不得不只得停止劫掠,迅速帶兵回返,尋機與劉仁玉所部決戰。
察哈爾部的存亡,在此一戰!
崇禎六年十二月,大雪,極寒,天色陰,烏雲垂,西風緊,原野素白,靖邊軍列下軍陣,火銃兵最前,弓箭兵稍後,刀盾兵更後,長槍兵最後,戰車兵將戰車排在軍陣兩側,開啟炮洞,翼護中軍大陣,兩側及後陣。
靖邊軍對面,林丹汗所率察哈爾大軍與靖邊軍對峙。
兩軍對陣之際,雙方將領自然是各自打量對方軍容軍貌,藉此判斷對方軍心戰力。
先說那林丹汗,虎魯克與塔什海,遠觀靖邊軍,但見其器械精良,軍容嚴整,因為常年打勝仗而積攢下來的旺盛鬥志,還有久經沙場磨礪出來的無邊殺氣,都混入呼號寒風之中,割在自己臉上,生疼不已。
“這就是南朝第一強軍嗎!?好生厲害,器械精良,難怪女真也在他們手裡吃了虧。”
林丹汗望見靖邊軍軍容如此鼎盛,居然略微有些恐懼,他的心直往下沉。
這是林丹汗的心聲,又如何不是察哈爾部蒙古軍兵的想法,是以察哈爾軍在氣勢上便弱了許多。
察哈爾軍的心情雖然是主觀意願,肉眼不可見,然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劉仁玉等人如何不能感覺到。
“看他們,破衣爛衫,甲冑不全,面有菜色,就連馬匹也不如咱們的雄壯,此戰必大破他們,記住,所有貴族,全部殺掉,一個不留,河南那裡只怕已經舉事,照著咱們的方略,不消多久,整個大明都會震動。
皇上會焦頭爛額,咱們就在此之前送他老人家最後一份大禮,都殺了吧,殺光貴族,將他們的首級送到京師去,至於普通牧民,都留下,進行土地改革,將青海納入咱們的勢力範圍。”
劉仁玉早已沒有將眼前這路蒙古大軍看在眼裡,在他眼中,自己面前這些人其實已經都是死人,不用再過多在意,他所需要做的只是處理善後事宜罷了。
林丹汗看完靖邊軍的軍容軍貌,心中已然明瞭,此戰只怕是凶多吉少,但他已經沒有退路,西南百里,便是察哈爾本部之所在,無論如何,此戰必須要打。
議和是不可能的,這路明軍戰力強絕,無懼察哈爾軍,沒有議和的本錢;投降也是不可能的,這路明軍在河套慘殺鄂爾多斯部和土默特部,根本就不會手下留情,那麼力戰而死,似乎成為了最後的,能夠維繫尊嚴的法子。
“虎魯克,你快些帶著人,去王廷,帶著我的兒子們,走罷,幼小的雄鷹只要長大,終究還是能翱翔在草原上,看護好他們,讓他們維繫黃金家族的血脈,成吉思汗的榮光,不能在我這裡斷絕。”林丹汗面色平靜,彷彿在交代後事一般。
“大汗....”虎魯克本想說,失去了部眾,逃到大明會死,逃到蒙古其他各部也會死,因為蒙古其他各部會把察哈爾部的後人送到盛京去,照樣難逃一死,就算不死,也是終身監禁,即便是雄鷹,也只能在囚籠裡吃灰,又能到哪裡去翱翔呢!
但此時說這等話,似乎並不妥當,是以他只能回道:“大汗,我這就去。”
虎魯克說完,便帶著手下精銳護衛30人離開本陣,徑直投察哈爾部王廷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