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淩河城中的大明兵士分班值守,未敢有半分鬆懈。
而夏日天亮的時間比四季之中其它三季都要早的多,是以凌晨5點多,接近6點的時候,天色便已大亮,大淩河城中也響起了陣陣天鵝音號角聲。
守城的遼軍和靖邊堡軍昨日歇息的時候都未卸甲,是以聽到號角聲便從床鋪上一彈而起,取了兵刃,在各自該管武官的帶領下,直上城樓去也。
“讓炮兵做好準備,若是建奴來攻城,先用大炮轟擊,搓一搓他們的銳氣。”祖大壽上的城來,便對著掌管炮兵的參將張定遼下令道。
“是,大帥。”張定遼應聲道。
“可法,去向劉將軍傳令,若建奴攻城,先用大炮轟擊。”祖大壽下令道。
“是,大帥。”祖可法得令,便徑自去傳令去也。
“哼,黃臺吉,本鎮坐擁堅城,手握強兵,糧草充足,爾儘管來攻,必送爾又一個大敗仗。”祖大壽下完命令,回望一下己方鼎盛的陣容,再望一望城內堆積如山的糧草,充滿自信地自言自語道。
*****
“朕觀那守城兵馬,忙而不亂,行止有度,祖大壽真乃當世之良將也,朕必欲得之為己用也。傳令諸申,蒙古各旗,速速挖掘壕溝,修築高牆,困住大淩河城中的守軍。”皇太極先是自言自語一陣,接著便對著自己身邊的護軍頭目下令道。
“臣領旨。”那護軍頭目得了旨意,便分遣幾個手下出去傳令去也。
過不多時,得到命令的各旗旗主便遣兵派將,令他們帶著自家阿哈廝卒帶著鋤頭,鐵鍬等工具,隔著大淩河城10裡之遠,就開始挖掘壕溝,構築土牆。
後金大軍環繞著大淩河城努力挖掘,共構建塹壕4道,其中小壕溝有兩道,一道寬七尺,深八尺,;一道寬五尺,深七尺,上鋪秸稈,覆蓋著土。
在小壕溝之外,還有兩道大壕道,這兩道大壕溝,都是寬一丈三尺,深一丈三尺。距離此壕溝五丈遠的地方,修築土牆,高一丈二尺,牆上加垛口,則增高到一丈七尺,遠遠觀之宛如一座土城。
除去壕溝和土城之外,各旗還在自己營地左近挖掘一道攔馬小壕,深寬各五尺。
為了守衛這些壕溝,後金還專門在這些壕溝和土城左近設立營寨。
後金在大淩河城周圍共立下營寨四十五處,其中靠城最近的那一道小壕溝之側,共紮營十二處,靠近大壕溝之側紮營十一處。
城西,大淩河與錦州之間,大淩河中守軍撤退的最短路線,也是錦州馳援大淩河的最短路線上,後金一共立下二十二處營寨。
在此處設立如此之多營寨的目的,一是阻截自大淩河城中逃出的漏網之魚,二是阻擋自錦州來援的明軍。
此番作戰,圍困大淩河的女真,蒙古,漢軍,共有八萬餘人,土工作業的速度非常之快,只五六天的功夫,後金便圍繞著大淩河城構築起一道嚴密的圍困工事,端的是水洩不通,風雨不透,滴水不漏。
這些圍城工事構築完畢,皇太極特地嚴令各旗官兵不得隨意出戰,務必嚴守陣地,不得放大淩河中一人跨越防禦工事半步。
皇太極本人則升起御座,坐於城南高.崗之上,每日密切觀察城中動向,以便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