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聞言自然是高興無比,這才急切地把劉仁玉招來榆林說話。
這時他們看到劉仁玉的目光,都回之以冷冷一笑。
哼哼,叫你狂,把流民送你那兒去吃垮你。
劉仁玉看著他們的目光,也是冷冷一笑。
你們把流民當負擔,我卻把流民當寶貝,正好死了這麼多人,要招人手,這就送到手裡來了,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劉仁玉心裡很高興,但臉上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道:“軍門,卑職那裡也不算什麼錢糧充足,因為我的手下都是足糧足餉,耗費巨大,朝廷卻不曾發過一文餉銀,都是我自行籌措,如今又來3000個吃閒飯的,只怕...........。”
“知道你有難處,但大家也都有難處,朝廷也有難處,你那裡多少有些集藏,就安置一些流民吧,你的功勞,我自會叫朝廷曉得的。”洪承疇好言勸道。
其實劉仁玉如此做派,只不過是想讓洪承疇欠一個人情,見目的已達到,他就說了一句後世經常說的話,然後說完他就後悔了,他說道:“既如此,卑職就看在軍門面上安置這些流民吧。”
此話一出,洪承疇立馬就像吃了炸藥一樣,突然一聲暴喝道:“仁玉此言差矣!你辦這個事兒,是為朝廷解難,為君父分憂,如何能說是看在我的面上,而且安置饑民,造福黎庶,此大功德也,你說是也不是?”
劉仁玉被洪承疇這一嗓子給嚇的渾身一哆嗦,而且也被巡撫大人說的一愣一愣的,所以他只能回道:“卑職說錯了,軍門說的對。”
“嗯,這就對了。好了,此間事情我都說完了,你自去領了兵部發來的升賞文書,還有印綬、銅牌、官服,便回去吧,過幾日一點紅就會到你處安插。”
“是,軍門,還有各位大人,卑職告退。”劉仁玉躬身而退。
出了巡撫府邸,劉仁玉自與劉仁杰等人騎馬奔回鎮北堡。
路上劉仁杰問劉仁玉道:“大人,洪軍門召見您有什麼事兒嗎?”
劉仁玉沉默一陣,想起最後被洪承疇訓斥一頓的事,心裡不舒服,就黑著臉道:“禍事。”
劉仁杰看看劉仁玉臉色,不敢再問了。
待劉仁玉奔回鎮北堡之後,在把總府中將朝廷的升賞文書念將出來,眾人聽到了無不高興萬狀。
劉仁玉升守備,接替孫奎勝守靖邊堡,李繼業,楊德勝,張鐵牛,馬文山倶升千總,但並不外放到其他軍堡任職,仍在劉仁玉賬下聽用。
眾人聽到如此封賞,都是喜不自勝,他們都將上面兒發下來的關防大印,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官服卻是沒有馬上穿著,都說是回去焚香沐浴,才好穿著這麼好的衣裳。
等摸完印信銅牌,看完官服告身,眾人又不免感慨著,自崇禎元年跟著劉仁玉開始創業,這才一年多,不到兩年的功夫,眾人都已經從小兵升至千總,照這個勢頭走下去,總兵不是夢啊。
待大夥兒高興完了,劉仁玉又將自個兒答應洪承疇要安插3000人在鎮北堡,還有一個月以後就要去剿滅流賊的訊息說出來。
眾人聽了,都是說但聽劉大人做主而已。
又過了5日功夫,京師勤王戰死兵士的骨灰回來了。
烈士的忠骨英魂回來的那一天,劉仁玉嚴令鎮北堡停止一切娛樂活動,堡中所有人等都出城迎接。
堡中軍民都在城門口站成兩行,軍樂隊演奏莊嚴肅穆的哀樂。
只見身著戎裝的兵士六人一排緩緩地走著,這些新行進中的兵士沒人都雙手端著骨灰盒,骨灰盒上又放著戰死將士的靈位,他們一步一步地向著忠烈祠進發。
待這支隊伍走進城門,鎮北堡的軍民都跟在這支部隊後面,也向著忠烈祠進發。
來到忠烈祠,那隊端著骨灰靈位的兵士停下不動。
此時,還有40口棺材擺在那裡,那是流寇進犯,戰死兵士的棺材。
劉仁玉行至忠烈祠內,親手將一面面日月浪濤旗覆蓋在棺材上,然後下令道:“安葬壯士。”
自有人來將這40口棺材,還有那些骨灰盒埋葬到墓地中。
待棺材和骨灰盒埋葬完畢,劉仁玉又道:“請壯士們的靈位入祠。”
又有幾十個兵士,將靈位雙手端在手中小心地放到忠烈祠大堂中的架子上,然後大堂外面的20名火銃手,鳴槍致意。
接著,劉仁玉向烈士們進獻花圈,並三鞠躬,默哀致意,其他人並不進獻花圈,不過都跟著劉仁玉鞠躬致意。
待此間禮儀盡皆完畢,劉仁玉發言道:“埋在此處的都是忠魂鐵骨,沒有他們與敵死戰,便會有外敵反賊毀滅我們的家園,殺死我們的父兄,淫.辱我們的妻女,所以他們是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而壯烈捐軀的,你們要時時瞻仰他們,明白嗎?”
鎮北堡中百姓聽到了,對外敵這一塊兒完全無感,但是對流賊的威力還是知道的,若不是堡中兵士們盡力抵抗,若是叫流賊攻進堡中,那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他們都大聲回應說:“明白了。”
劉仁玉聽到了,滿意地點一點頭,隨後宣佈祭奠典禮完畢,在回到府邸的路上,他喃喃自語道:“卻不知道這個一點紅是個什麼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