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這部片子跟現實也太像了吧,真實的紀錄片啊。”
“這個醫生說‘就只有等死了’是真的聽著很難受。”
“生命是要花錢延續的。”
……
耗子也是肅然起敬,他沒有想道徐乾竟然拍攝這樣的題材,這真的很了不起。
徐乾拍攝這部電影的原因可不僅僅是因為這部電影票房高,而是它直面社會熱點,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這部影片的意義遠遠不在電影藝術本身,而是隨著它的熱映,直接變成了一場“公益文化傳播,觸發國家政策改革“的重大社會事件。
《藥神》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不加掩飾切入沉重的社會話題,【看病難,藥費貴】,並直面醫藥行業的制度問題,切實打動全年齡段各階層觀眾,引發了全民範圍的探討和影響力,掀起了一場持續近一個月的全民觀影和大討論熱潮。
影片熱映期,廣大公眾呼籲抗癌藥品降價的強烈呼聲也因此愈發高漲,主管部門順應民心,10月10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宣佈將17種抗癌藥納入了醫保報銷目錄,無數癌症患者及他們的親屬家人,因此從中受益。
《藥神》本身是一部觀影過程中動情落淚,但同時亦充斥著正能量,充滿了光明和希望的作品。而正如影片結束時令人暖心的結尾一樣,透過一部公益電影的成功和倡導,當真實現了令人暖心的惠民措施的實施,“電影《藥神》”化身為惠及現實生活中千家萬戶的“藥神”,這絕對開了整個中國電影史之先河。
難怪這部影片第一場首映式上,當今最優秀的中國中青年電影人匯聚一堂,人人無不交口稱頌,這部影片是在【做功德】。
而3個月後的現實反響,相信也遠遠超出了當時最樂觀者的預期。當《藥神》票房突破6億時,出品方更一次性捐贈200萬元,並宣佈之後票房每多出1億,就追加捐款30萬,交給白血病慈善機構。
誰說中國沒有《熔爐》,這不就是熔爐?
韓國電影深刻?每當社會遇到問題就拍電影,結果呢?無濟於事,勝利打了所有人的臉!
拍了《流感》又能怎樣,面對疫情的時候實行的是“主會保佑你”的策略。
西方各國更是發明了一個偉大的普世定律——不檢測等於沒有,有錢人檢測就是病毒,沒錢人就是流感。
電影中,
一棟大樓前,上百名穿著病服的病人高舉橫幅,擁擠在大門口外。
橫幅上寫著——“抗議天價藥格列寧”。
“他們出來了。”一位病人看到大門口處有人出來,大喊了一句。
然後許多吃著飯的病人扔下盒飯,大喊著抗議向大門口處跑去,但有一個人沒有動,只是冷笑的看了一眼大門口處出來的幾人,然後繼續低頭扒拉著盒飯,他正是之前和程勇商量去印度買藥的呂受益。
“抗議,抗議。”
“抗議,抗議。”
“抗議,抗議。”
群情激奮,一觸即發。
門口處的臺階上,站著五六人,中間為首的是格列寧公司的代表,梳著油光發亮的背頭,淡淡的看著面前的眾多病人。
代表旁邊,則是他的助手,其他人都是安保人員。
助手臉色不善,看著喧囂的眾多病人,奪過安保人員手中的喇叭,大喊道:“大家安靜。”
然後,眾人並不鳥他,仍舊大喊著抗議。
“大家安靜一下。”
“抗議,抗議。”
“你們想不想解決問題。”
病友中有組織者,讓其他人先安靜下來,然後指著助手道:“大家安靜,看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