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沒辦法,只好起身應付,達鳩智的攻勢十分猛烈,拳風之中含有一種奇特的力量,這種力量趙良根本就沒有見過,只覺得純淨無比,剛猛無比。
看來,這禿子真是自己的勁敵啊。
這場上這麼多人,趙良和達鳩智都不敢放開手腳,否則,場上就沒有幾個人能站著,恐怕要掃倒一大片。
他們兩人都將力量控制在極小的範圍內,二人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
趙良直覺得十分的憋悶,雖說自己的肉身十分強悍,但近戰並非自己的強項,他的絕招奔雷劍法和凌天指都無法施展,所以,打起來未免束手束腳。
達鳩智是孔雀王朝的修行僧人,修為已經到了初果羅漢的最高境界,不過生性好鬥,始終無法突破二果羅漢的境界。
為了磨練心境,提高修為,達鳩智四處遊蕩,他一路向北,翻過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穿過苗疆,到了秦國,待了幾年後,又一路輾轉到了趙國。
達鳩智已經在中土生活了五六年,漢話說得很好,對於這個神奇的國度,他十分迷戀,於是,就長久居住下來。
他在邯鄲待了兩年多,仗著自己一身的佛法修為,遊走於王侯之間宣揚佛法,傳播教義,在邯鄲城中也算是小有名氣。
趙良對此卻一無所知,他並不是趙國人,而是齊國人,所以對於達鳩智,他完全不瞭解,直覺眼前的這個禿頭十分纏人,自己如果不拿出真正的實力,恐怕無法打敗他。
達鳩智雖然只是初果羅漢的境界,但也相當於修仙者結丹後期的修為,也是非常恐怖的實力。
佛門弟子的修行境界,分為初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和四果羅漢。
初果羅漢完全破除了見思惑當中的見惑,超出凡夫之流而入於聖者之流,達到了無人無我的無為境界。
二果羅漢,除了已經完全斷除見惑之外,還斷盡了欲界九品思惑中的前六品。
所謂思惑,即色、聲等事相上的迷惑,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對於一切順適自己身心的境界所起的貪慾,以及對於一切違逆自己身心的境界所起的嗔恨,甚至痴、慢、疑等煩惱。
三果羅漢,又名不還果,由於完全斷除了欲界九品思惑,因此命盡之後也不會因業報再來人間受生。
四果羅漢,小乘最高果位,已經斷盡思惑,除盡煩惱,達到無漏,超出三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入於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
當然,羅漢果位後面還有菩薩位和佛陀位,但自從釋迦摩尼涅槃後,西方極樂世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人世間修行的佛陀最高也就只能達到四果羅漢的境界,菩薩已經好幾百年沒有出現過,更不要提佛陀了。
達鳩智越打也越心驚,眼前的這個人實力非常的強悍,自己都已經使出了九成實力,才堪堪跟他打成平手。
看來,這個神奇的地方,修行者的實力都很強,甚至比自己國家修行的那些佛陀都不遑多讓。
兩個人的激烈對戰,讓周圍的空氣也不禁激盪了起來,有些實力比較弱的人,不由自主的都東倒西歪,紛紛遠離二人。
趙王在看臺看得清清楚楚,就問平原君趙勝,“中間對戰的那兩個是何人?”
趙勝躬身答道,“一個人是外番來的和尚達鳩智,另一個人微臣卻不認識。”